肺动脉瓣反流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医源性损伤等原因引起。这种状况指的是心脏舒张期血液从肺动脉逆流至右心室,通常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乏力、胸痛等症状。
法洛四联症和肺动脉瓣发育不良等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可导致瓣膜闭合不全。这类患者可能自幼出现发绀、杵状指等症状,需通过心脏超声确诊。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肺动脉瓣修复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常用药物包括地高辛片、呋塞米片等以改善心功能。
长期肺动脉压力增高会使瓣环扩张,导致瓣叶对合不良。患者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波生坦片、他达拉非片等靶向药物降低肺动脉压力,严重者需行房间隔造口术。
细菌感染侵蚀瓣叶组织可造成穿孔或赘生物形成。患者常伴有发热、皮肤瘀点,血培养可见病原体。需足疗程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盐酸万古霉素等抗生素,瓣膜损毁严重时需手术清创。
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可导致瓣膜增厚挛缩。多合并二尖瓣病变,表现为关节疼痛、环形红斑。急性期需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控制炎症,慢性期重度反流需行瓣膜成形术。
心脏手术、导管介入等操作可能直接损伤瓣膜结构。这类患者多有明确手术史,术后新出现心脏杂音。轻度反流可观察,重度需再次手术修复,必要时使用华法林钠片抗凝。
日常生活中需避免剧烈运动,限制钠盐摄入,并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出现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就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预防感染,风湿性疾病患者需规范抗链球菌治疗。所有患者均需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