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期间作息紊乱、饮食无度、应酬频繁,容易导致身心俱疲,出现乏力、失眠、消化不良等症状。中医认为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五脏失衡和心神不宁。通过针对性调养可以调和五脏、安定心神,帮助快速恢复良好状态。
中医强调“五脏安和则百病不生”,针对长假后常见的五脏失衡状态,可采用以下调养方式:
调脾胃方面,长假期间饮食油腻易致脾胃运化失常,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建议选择小米粥、山药、南瓜等健脾食物;饭后顺时针揉腹10-15分钟促进肠胃蠕动;也可饮用陈皮水或山楂水消食化积,恢复脾胃功能。
疏肝气方面,节后返工易情绪波动、焦虑,中医认为这是肝气郁结的表现。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思虑;适当散步、打太极有助于肝气疏泄;按摩太冲穴3-5分钟也有助于缓解压力。
补肺气方面,长假作息混乱、熬夜耗损肺气,导致乏力、精神不振。多吃银耳、百合、梨等白色食物滋养肺津;晨起进行“鼻吸鼻呼”深呼吸5-10分钟,增强肺功能,提升气机运行。
养心血方面,频繁应酬、熬夜耗损心血,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食用红豆、红枣、桑葚等红色食物滋养心血;睡前减少使用电子产品以减少心神扰动;每日静坐15-20分钟闭目凝神,让心神得到休息。
固肾气方面,长假劳累、作息颠倒损伤肾气,导致腰膝酸软、精神萎靡。保证充足睡眠,最好在亥时(21-23点)入睡养肾;食用黑豆、黑芝麻等黑色食物补肾固元;减少剧烈运动,避免耗伤肾气。
长假作息紊乱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中医安神助眠注重“心神安定则入眠易”。具体方法包括:尽快调整作息,固定22点前入睡、7点左右起床,恢复生物钟;睡前温水泡脚并按摩涌泉穴助引火下行、安神助眠;晚餐清淡不过饱,避辛辣、油腻、含咖啡因食物刺激肠胃神经;睡前可饮少量温牛奶或百合莲子羹,助改善睡眠质量;按摩神门穴和三阴交穴,各按压2-3分钟至酸胀,辅助改善失眠。
中医调养需遵循三个核心原则: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身体恢复需要时间,逐步调整饮食、作息和运动;因人而异,辨证施调,不同体质调养方法有别;日常养护,延续调养效果,将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情志『舒畅』融入日常生活,长期维持五脏调和、心神安定。这样就能摆脱“节后综合征”,恢复精力充沛、心神安宁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