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可以通过清淡流质饮食、口服补液盐、益生菌调理、低纤维半流质食物和避免刺激性食物等方式缓解症状。这种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免疫力低下或肠道菌群失衡等原因引起。
在急性期,可以选择米汤、稀藕粉、苹果汁等低渣流质食物,每2-3小时少量喂食。这些食物可以减少肠道蠕动负担,其中苹果汁含有的果胶能够吸附毒素,而米汤则提供基础热量。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牛奶等乳制品,因为它们可能会加重腹泻。
使用口服补液盐Ⅲ按说明书调配,以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每次腹泻后补充50-100ml,分次饮用。可以搭配稀释的胡萝卜汁来补充钾元素,并通过观察尿量来判断『补水』是否充足。
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等儿童专用益生菌,在餐后用温水送服。益生菌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并抑制致病菌的繁殖。如果同时需要服用抗生素,两者之间至少要间隔2小时以上。
当症状有所缓解时,可以尝试土豆泥、软烂面条、蒸蛋羹等低纤维半流质食物。添加少量植物油以补充能量,选择易消化的鱼肉或鸡胸肉作为蛋白质来源。每日分5-6餐,单次食量不超过150ml。
在恢复期间,应禁食高糖饮料、油炸食品和生冷瓜果等刺激性食物。蔗糖会加重渗透性腹泻,而油脂会延缓胃排空。两周内避免添加新的辅食,谨慎尝试酸奶等发酵乳制品。
饮食调整需配合体温监测与大便性状观察。若出现血便、持续呕吐或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逐步增加南瓜粥、香蕉等富含果胶与钾的食物,适当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保持餐具消毒与手卫生,避免肠道重复感染。症状完全消失后仍需维持1-2周的清淡饮食,再逐步过渡到正常儿童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