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可以通过情绪持续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自我否定及躯体症状等表现初步判断,但最终需要专业医生结合心理评估和病史确诊。抑郁症可能由遗传因素、社会压力、神经递质失衡、创伤事件或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干预、社会支持、生活方式调整及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
每天大部分时间感到空虚或悲伤,持续两周以上,可能伴随无助感或绝望感。这种情绪与日常挫折不同,通常无明显诱因且难以自行缓解。若影响工作学习或人际关系,建议尽早就诊心理科或精神科,医生可能会开具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并配合认知行为治疗。
对既往热衷的活动丧失兴趣,甚至回避社交。部分患者会出现情感麻木,如无法从美食、爱好中获得愉悦。需与短暂情绪波动区分,若症状持续需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专业评估。轻度患者可通过规律运动、社交重建改善,中重度则需联合帕罗西汀片等药物治疗。
表现为早醒比平时早两小时以上且无法再入睡或入睡困难,少数出现睡眠过多。持续失眠会加重疲劳感和注意力下降。可先尝试睡眠卫生调整,如固定作息、避免午睡。若无效需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米氮平片或佐匹克隆片。
过度自责或无价值感,常伴随注意力下降、决策困难等认知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自杀意念,需立即干预。此类症状通常需要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如舍曲林片配合正念训练。家属应注意避免指责,多给予情感支持。
不明原因的头痛、胃肠不适、胸闷等,体检无器质性病变。这类症状易被误诊,若反复出现且伴随情绪问题,应考虑抑郁可能。医生可能开具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等药物,同时建议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每天快走30分钟。
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牛奶。避免孤立自己,可参与支持小组。记录情绪变化有助于复诊时医生评估。若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或出现自伤念头,须立即到精神心理科就诊。未经专业评估前勿自行使用抗抑郁药物,所有治疗需严格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