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检查揭示,大约38%的肥胖患者被诊断患有脂肪肝。这种普遍提及的脂肪肝,实质上是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它的发生与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通过观察病人右上腹部(大致位置为肝脏区域)的不同症状,并结合其他表现,中医可以判断出疾病类型,从而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当脂肪肝发展到一定程度,病人右上腹部可能会感到不适或胀满。如果伴有频繁恶心、身体沉重感以及乏力,这多属于湿浊内阻型脂肪肝,治疗上偏向使用利湿化痰的中药,例如月见草油胶丸。对于同时感到明显气短乏力的患者,绞股蓝总苷片也是可行的选择。
若通过B超检测确认脂肪肝,且肝脏脂肪含量超过30%,患者右上腹出现胀痛、口苦或粘腻、食欲减退,且感觉身体沉重,这很可能是湿热蕴结型脂肪肝。治疗上需以清热化湿药物为主,常用药物如茵栀黄颗粒。
有些患者的症状表现为右上腹胀痛或疼痛游移不定,这些情况常在愤怒、抑郁等负面情绪后加剧,且伴有腹胀及大便溏稀,这属于肝郁脾虚型脂肪肝。治疗原则是疏肝健脾,香砂六君子丸是常用的中药制剂之一。
如果在肝脏区域触摸到硬块,同时舌头暗淡有瘀斑、面色晦暗,且食欲不振、排斥油腻食物,这可能是疾病进展到了肝硬化阶段,属于痰瘀互结型。此时应及时就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可考虑服用具有活血化瘀、祛痰散结作用的中药,大黄蛰虫丸即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