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肉鲜嫩营养,是餐桌上的常见美味。但鱼一旦死亡,情况就大不相同。不少人面对死鱼犯嘀咕:这鱼死了多久还能吃?超过多久就必须扔掉?鱼死后的时间界限,直接关系到食用安全。今天就为大家详细剖析,鱼死了多久不能吃!
一、鱼的死亡原因影响食用安全性
1、正常死亡
若鱼是因自然衰老、缺氧等正常原因死亡,在死后短时间内,鱼肉尚未发生明显腐败。例如,家中鱼缸里的观赏鱼因缺氧死亡,若死亡时间在1-2小时内,且鱼体表面无明显变化,此时鱼肉仍处于相对新鲜状态。但随着时间推移,鱼体内的微生物会迅速繁殖,分解鱼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产生有害物质,食用风险逐渐增加。
2、低温环境
在低温环境下,如冰箱冷藏室(温度约2-4℃),鱼死后的腐败速度会大大减缓。鱼死亡后放置12-24小时,鱼体变化相对较小,若鱼体表面无异常,仍可谨慎食用。但如果放入冰箱冷冻室(温度低于-18℃),鱼死后及时冷冻,可保存数周甚至数月,不过冷冻时间过长,鱼肉的口感和营养也会下降。
3、湿度与通风条件
潮湿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会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鱼死后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短短几个小时,鱼体就会被霉菌等微生物侵袭,出现霉变、发黏等现象。而在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下,鱼体腐败速度会稍慢,但也无法长时间保存,死亡超过6-8小时后,也不建议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