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喝中药调理身体,饭桌上朋友递来一杯酒,这时许多人会感到纠结。中药讲究“药食同源”,但酒精与中药的结合并不总是友好的。那么,吃中药时能不能喝酒呢?这背后有哪些健康讲究?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会激活或抑制肝脏中的酶。而大部分中药成分也需要通过肝脏代谢。当酒精与中药同时存在时,会干扰肝脏对中药成分的正常代谢。例如,某些中药中的生物碱成分,在酒精的作用下,代谢速度可能加快,导致药物有效成分迅速排出体外,无法达到足够的浓度,从而降低药效;反之,也可能使药物代谢缓慢,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部分中药中的成分与酒精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比如,含朱砂的中药与酒精相遇,朱砂中的硫化汞会与酒精发生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汞化物,加重对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损害。此外,一些含有黄酮类、苷类成分的中药,在酒精的作用下,也可能发生结构改变,产生新的有害物质,威胁身体健康。
不同类型中药的饮酒禁忌也有所不同。人参、鹿茸、枸杞等滋补类中药,具有补气养血、滋阴壮阳的功效。服用这类中药期间饮酒,酒精会加快血液循环,使药物的滋补作用过度发挥,导致上火症状,如口干舌燥、流鼻血、牙龈肿痛等。同时,酒精还会影响人体对滋补类中药中营养成分的吸收,降低滋补效果。正在服用人参的人饮酒后,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不仅无法达到滋补目的,还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黄连、黄芩、金银花等清热类中药用于治疗体内热毒炽盛的病症。酒精性温热,与清热类中药的药性相悖。服用清热类中药时饮酒,会抵消药物的清热作用,延长病程,不利于病情恢复。就像一边往火上浇水,一边又添柴,清热的效果大打折扣。
12全文共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