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不少人会遭遇鼻出血的困扰,有时晨起洗脸、擤鼻涕甚至轻微触碰就会突然流鼻血。从中医角度来看,秋季鼻出血多与“秋燥”密切相关,燥邪伤肺、耗伤津液,导致鼻窍失养、脉络受损而出血。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和养护技巧,能有效减少鼻出血频率,守护鼻腔健康。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鼻腔的濡养依赖肺津的滋润。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湿度降低,燥邪易从口鼻侵入人体,耗伤肺津。肺津不足则不能上濡鼻窍,导致鼻黏膜干燥、脆裂,局部毛细血管失去濡养而变得脆弱,稍有刺激就容易破裂出血。若本身属于阴虚体质,或秋季饮食辛辣、熬夜过多,会加重体内阴液亏虚,进一步助长燥邪,使鼻出血更易发生或反复发作。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起到清热润燥、凉血止血、滋养肺津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善鼻腔干燥状态,减少鼻出血。按摩时力度以酸胀感为宜,每个穴位每次按摩1-2分钟,每日2-3次。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是调理鼻病的要穴。中医认为其能疏散风热、通利鼻窍,对于秋燥引起的鼻干、鼻塞、鼻出血均有缓解作用。按摩时用食指指腹按揉穴位,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按揉30圈,可促进鼻腔局部气血流通,改善鼻黏膜干燥状态,增强鼻窍抵抗力。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对头部、面部病症均有调理作用。秋燥易生内热,内热迫血妄行易致鼻出血,按摩合谷穴能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从整体上平衡体内热象,减少鼻出血诱因。按摩时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或进行按揉,左右手交替进行。
太溪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能滋阴益肾、生津润燥。中医认为“肺肾相生”,肾阴充足则能上滋肺阴,从根源上缓解肺津亏虚所致的秋燥症状。对于阴虚体质者,按摩太溪穴可增强体内阴液储备,改善鼻干、鼻出血等问题。按摩时用拇指指腹缓慢按揉,力度适中,感受酸胀感即可。
12全文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