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可以通过情绪持续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我否定等症状初步判断,确诊需由精神科医生结合心理评估与临床检查完成。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慢性压力、重大生活事件、躯体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下降、自杀倾向、躯体疼痛、社交回避、晨重夜轻等症状。
每天大部分时间感到空虚绝望,持续超过两周无法缓解。这种情绪与日常短暂的情绪波动不同,可能伴随无缘故哭泣或情感麻木。医生会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工具评估情绪状态,并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躯体疾病影响。
对既往热衷的活动丧失兴趣,包括社交、爱好或性欲明显减退。部分患者会出现快感缺失,即无法从任何活动中获得愉悦感。临床需鉴别器质性脑病或药物副作用导致的类似表现。
表现为早醒后无法再次入睡,或睡眠过多但醒后仍感疲乏。多导睡眠监测可能显示REM睡眠潜伏期缩短。需记录睡眠日记区分原发性失眠,必要时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调节睡眠节律。
出现明显记忆力下降、决策困难等执行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伴有思维迟缓。神经心理学测试可发现工作记忆受损,需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表现鉴别。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可能改善认知症状。
不明原因的头痛、胃肠不适或慢性疼痛,各项体检未见器质性病变。这类症状可能掩盖情绪问题,造成误诊。医生会评估症状与情绪波动的相关性,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对躯体化症状有效。
建议记录每日情绪变化与躯体症状,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避免酒精与咖啡因摄入。若症状持续影响社会功能,应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通过标准化诊断访谈、抑郁自评量表和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未经专业评估前不建议自行使用抗抑郁药物,某些药物可能加重症状或引发不良反应。社会支持系统对康复至关重要,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而非简单劝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