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发作时,患者可能会经历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精力下降等核心症状。这些症状常伴随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我否定等问题。抑郁症的典型感受包括情绪持续压抑、思维迟缓、躯体不适感、社交回避以及自杀意念。
患者会体验到显著而持久的悲伤情绪,这种低落感通常无明显诱因且难以自行缓解。部分患者描述为“像被灰暗的雾笼罩”,对日常事物失去愉悦反应,严重时可能出现情感麻木状态。典型表现包括清晨情绪恶化、频繁哭泣或情绪爆发,这种状态通常持续超过两周。
认知功能受影响表现为思考速度明显减慢,注意力难以集中,决策能力下降。患者常感觉“大脑像生锈的机器”,伴有记忆力减退和工作效率降低。部分患者会产生过度自责的扭曲认知,将微小过失夸大为不可饶恕的错误,这种思维模式可能加重病情。
约60%的患者会出现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如头痛、背痛、胃肠功能紊乱等。特征性表现为晨重暮轻的全身乏力感,部分患者有肢体沉重如灌铅的体验。睡眠障碍多表现为早醒且难以再次入睡,也可能出现入睡困难或睡眠过多的情况。
患者逐渐减少与他人接触,对既往喜爱的活动丧失兴趣,严重者可能卧床不起。这种退缩行为既源于精力不足,也因害怕被他人察觉异常状态。部分患者会刻意掩饰抑郁情绪,在社交场合强颜欢笑,这种“微笑型抑郁”更容易被忽视。
重度发作时可能出现死亡相关念头,从被动希望“长睡不醒”到主动制定自杀计划。这种危险信号常伴随极度的无价值感和绝望感,患者可能认为自己是他人负担。部分患者会在情绪突然“好转”后实施自杀,这实际是下定决心后的情绪释放。
抑郁症发作期间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适度光照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饮食注意补充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牛奶,避免酒精和过量咖啡因摄入。家属应提供非评判性陪伴,警惕自杀风险信号,及时陪同就医。专业治疗通常结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常用抗抑郁药包括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舍曲林片等,须严格遵医嘱规范使用。症状缓解后仍需维持治疗防止复发,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