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大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能由消化道炎症、损伤或『肿瘤』引起。这种疾病相对危险,处理不当可能危及生命健康。了解其具体症状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应急处理非常重要。
当失血量少于400毫升时,血容量轻度减少可以通过组织液和脾贮血来补偿,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如果失血量超过400毫升,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和口干等症状。若出血量达到1200毫升以上,患者可能出现晕厥、四肢冰凉、尿少和烦躁不安。如果出血继续,除了晕厥外,还会有气短和无尿的情况,表明急性失血已达2000毫升以上。
脉搏的变化是判断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迅速减少,机体代偿功能会通过加快心率和小血管反射性痉挛来维持重要器官的供血。一旦失血量过大,机体无法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每分钟可达100至120次以上,估计失血量为800至1600毫升;如果脉搏细微甚至摸不清,失血量可能已超过1600毫升。
血压变化也是评估失血量的可靠指标。急性失血800毫升以上时,收缩压可能正常或稍高,但脉压缩小,这表明已进入休克早期。失血量在800至1600毫升之间时,收缩压可降至70至80毫米汞柱。如果失血量超过1600毫升,收缩压可能降至50至70毫米汞柱,更严重的情况下,血压可能降至零。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程度。急性失血初期,这些数值可能暂时不变,但在3到4小时后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如果短时间内血红蛋白降至7克以下,表示出血量超过1200毫升。大出血后2至5小时内,白细胞计数可能增高,但通常不超过15×10^9/L。
上消化道大出血后数小时内,血尿素氮会升高,1至2天达高峰,3至4天内恢复正常。再次出血时,尿素氮会再次升高。尿素氮升高是因为大量血液进入小肠,含氮产物被吸收。血容量减少导致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不仅尿素氮升高,肌酐也可能同时升高。如果肌酐低于1.5毫克/分升而尿素氮超过40毫克/分升,则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
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消化道大出血,确保健康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