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低危指的是患者病情相对较轻,对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的影响较小,通常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仍需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以防止恶化。肺栓塞是由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疾病,根据症状和对循环系统影响的严重程度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
肺栓塞低危意味着病人没有出现休克、低血压或严重心脏功能障碍等危及生命的表现,检查心脏和肺部影像通常显示较小范围的血栓,对血液循环系统造成的压力有限。这类患者的死亡率较低,但如果不及时治疗,血栓可能变大或移位,转变为中危或高危肺栓塞。
尽管属于低危,患者依然可能出现不适症状,例如轻度气短、胸部隐约疼痛、轻微咳嗽等。有些情况下,患者甚至没有症状,仅在体检或影像学检查中检测到血栓。由于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需要提高警惕。
医生通常通过胸部CT肺动脉造影(CTPA)、D-二聚体检测以及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CTPA被认为是诊断金标准,可直观观察血管内血栓的存在情况。心电图也可用来评估是否有心脏累及。
抗凝治疗是低危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或华法林,能够快速控制血栓的形成并防止复发。溶栓治疗一般不在低危状态下使用,除非血栓负荷较大。此外,建议患者适度活动以改善血液循环,避免长期不动,并定期复查血液指标和影像。
为了降低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复发的风险,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卧,尤其是在长时间乘机或卧床期间,适当活动腿部。同时,应纠正危险因素,如戒烟、控制体重,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高风险疾病。手术后或其他需要长期卧床的情况下,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可有效预防血栓。
即使病情较轻,肺栓塞低危患者仍需警惕和规范治疗,定期复查以避免病情加重或复发。若感到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追踪评估。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早期干预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