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主要体征包括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以及肠鸣音异常。这种情况可能由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肠道『肿瘤』或粪石堵塞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肠梗阻患者的腹痛通常是阵发性的,疼痛部位与梗阻位置相关。小肠梗阻时疼痛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而结肠梗阻时则多位于下腹部。疼痛发作时常伴有肠鸣音亢进,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转为持续性疼痛。绞窄性肠梗阻的疼痛更加剧烈。
腹胀也是肠梗阻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腹部膨胀和腹壁紧张。腹胀的程度取决于梗阻的位置,高位肠梗阻时腹胀较轻,低位肠梗阻时更为明显。触诊时可以感觉到扩张的肠袢,叩诊呈鼓音。严重时腹胀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等不适。
肠梗阻患者还会出现反复呕吐,呕吐物性质与梗阻位置有关。高位肠梗阻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和胆汁,低位肠梗阻时呕吐物可能含有粪样物质。呕吐频率和量随病情进展而增加,可能导致脱水及电解质失衡等并发症。
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会出现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这是该病的重要特征。部分性肠梗阻患者仍可能有少量排便排气,但排便量显著减少。停止排便排气的时间越长,说明梗阻程度越重。直肠指检发现直肠空虚有助于判断梗阻位置。
肠梗阻早期可能出现肠鸣音亢进,表现为高调金属音或气过水声。随着疾病进展,肠鸣音可能减弱甚至消失。肠鸣音变化有助于评估肠梗阻的严重程度,肠鸣音消失可能是肠麻痹或坏死的迹象。听诊时应选择多个腹部区域进行对比。
对于肠梗阻患者来说,在医生确诊前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按压腹部,并且禁食禁水,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症状变化,记录呕吐物和排便情况。恢复期饮食应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食物,选择容易消化、低纤维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定期复查腹部影像学检查,监测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