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性肠梗阻是由于肠道蠕动功能丧失或严重减弱导致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属于机械性肠梗阻的一种特殊类型。这种病症通常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和腹部手术后的并发症有关,典型症状包括腹胀、呕吐和停止排便排气。
瘫痪性肠梗阻的发生与多种病理机制相关。肠道平滑肌的正常收缩依赖于完整的神经反射弧。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或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时,肠道蠕动会显著减弱。严重低钾血症可直接导致肠壁肌肉麻痹,血钾水平过低会影响钠钾泵的功能,进而影响肌肉的兴奋性。腹部大手术后,麻醉药物残留、手术创伤或炎症反应可能导致暂时性肠麻痹,但通常在术后24-48小时内逐渐恢复。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可能破坏肠道神经支配,腹膜后血肿或感染也可能通过神经反射抑制肠蠕动。
该病症需与机械性肠梗阻进行鉴别诊断。瘫痪性肠梗阻的腹胀通常呈对称性发展,肠鸣音明显减弱或消失,影像学检查可见广泛肠管扩张但无明确梗阻点。而机械性梗阻往往有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等表现,CT检查能发现『肿瘤』、粘连等具体梗阻部位。治疗方面需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钾镁离子水平,必要时使用新斯的明等促胃肠动力药。对于术后患者需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肠外营养支持。
预防瘫痪性肠梗阻需注意术后充分镇痛但避免阿片类药物过量使用,及时纠正低钾血症等电解质异常。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期变换体位并进行腹部按摩,脊髓损伤患者需要制定规范的肠道功能训练计划。若出现持续腹胀伴呕吐应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肠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