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手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感染、肠穿孔、术后疼痛和肠粘连等后遗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受手术方式、息肉大小及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
出血是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多在术后24小时内发生,表现为便血或腹腔内出血。少量出血可通过止血药物控制,大量出血则需要再次内镜止血或手术干预。感染可能由术中操作或术后护理不当引起,表现为发热、腹痛和白细胞升高,需使用抗生素治疗。肠穿孔发生率较低但后果严重,与息肉切除深度有关,可能出现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需紧急手术修补。
术后疼痛通常是暂时性的,与肠管牵拉和气体残留相关,一般1-3天可自行缓解。肠粘连多见于多次腹部手术的患者,可能引发慢性腹痛或肠梗阻,严重时需进行松解手术。高龄、糖尿病和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更易出现后遗症,因此术前评估和术后监测尤为重要。
术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逐步从流质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活动有助于预防肠粘连,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如果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大量便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定期肠镜复查可以监测息肉复发情况,建议术后1年内完成首次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