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腹部不适或隐隐作痛是慢性肠炎的常见体征,体检时多以腹部、脐周为主,伴有轻度压痛、肠鸣声亢进和脱肛现象。此外,患者还会表现出慢性消耗症状,如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四肢无力以及喜温怕冷。在急性炎症期,除发热外,还可能出现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等症状。
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痛及腹泻。寒冷天气、食用油腻食物或情绪波动都可能导致大便次数增加,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并伴有肛门下坠感和排便不畅。当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时,会出现高热、剧烈腹痛、恶心呕吐以及急迫的水样便或带血粘液便。
临床上常用的慢性肠炎治疗方法包括传统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西医主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止痛和抗感染治疗,但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并导致抗药性。中医则根据整体观念,针对不同病因采取多种角度治疗,利用辨证论治的优势调理肝肾脾胃,增强体质,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中药治疗可以涩肠止泻,但其见效较慢且疗程较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