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手爸妈来说,新生儿的每一声啼哭都牵动着心弦。当小家伙突然嚎啕大哭,不少家长往往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其实,新生儿哭闹是在传递各种需求和不适的信号,只要掌握背后的原因,就能找到有效的安抚方法。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拆解新生儿哭闹的常见原因及应对之策。
一、生理需求未满足引发的哭闹
1.饥饿哭闹
新生儿胃容量小,消化快,频繁饥饿是哭闹的常见原因。这种哭闹通常表现为小嘴不停做吸吮动作,脑袋左右转动寻找乳头,哭声节奏较为急切。一旦喂奶,哭声会戛然而止。一般来说,新生儿按需喂养,出生1-2个月内,每2-3小时需喂养一次,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更频繁。家长可通过观察宝宝吃奶时的吞咽声、尿量和体重增长情况,判断喂养是否充足。

二、身体不适导致的哭闹
1.肠绞痛
肠绞痛多发生于出生2周到4个月的宝宝,每天至少哭闹3小时,每周至少发作3天,且持续3周以上。发作时宝宝哭声尖锐,双拳紧握,双腿蜷曲,腹部鼓胀发硬。这主要是由于宝宝肠胃发育不完善,肠道气体积聚导致。家长可将宝宝面朝下放在膝盖上,轻轻拍打背部排气;或让宝宝平躺,顺时针按摩腹部,帮助气体排出;也可使用温毛巾热敷(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
2.口腔问题
鹅口疮、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会让宝宝吃奶时疼痛难忍,从而哭闹。家长可观察宝宝口腔黏膜是否有白色斑块、溃疡面,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平时要注意奶瓶、奶嘴的清洁消毒,母乳喂养前后清洗乳头,预防口腔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