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关税较量中被指有多张王牌
【中国在关税较量中被指有多张王牌】2025年4月以来,随着美国持续加码对华关税政策,国际舆论场中“中国握有多张反制王牌”的论调愈发凸显。在特朗普政府将部分对华关税税率提升至245%的背景下,中国凭借稀土出口管制、美债持仓优势及内需市场韧性,展现出应对贸易战的“多维战略纵深”。
作为全球稀土供应的核心枢纽,中国掌控着全球70%以上的稀土产量及90%的加工能力。2025年4月,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钐、钆、铽等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冲击美国军工、电动汽车及风力发电产业。美国五角大楼报告显示,其F-35战机、爱国者导弹等装备的稀土磁体依赖中国进口,供应链中断风险陡增。
截至2025年3月,中国持有美债规模超76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大债权国。若中国抛售美债,将引发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增加其偿债成本。4月16日,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国连续两个月减持美债,规模达220亿美元,此举被市场解读为“对美方关税政策的隐性警告”。
面对外部关税压力,中国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成为“稳定器”。2025年一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内需驱动型产业逆势上扬。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突破5000亿元,对东盟、欧盟等市场的出口增速超过20%,印证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战略布局。
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构建替代性贸易网络。2025年4月,中国与马来西亚签署绿色旅游合作协议,与东盟国家共同推进数字货币跨境支付试点。欧盟内部亦出现分歧,德国、法国等国因汽车出口受阻,呼吁重启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强调,中方反制措施“有理、有利、有节”,既对美国猪肉、大麦等农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也保留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渠道。这种“精准制导”策略避免伤及自身产业链,同时向美方传递“施压无效”的信号。
从稀土出口管制到美债持仓调整,从内需市场扩容到多边合作深化,中国在关税较量中展现的经济韧性,正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正如《金融时报》所言:“中国握有的不仅是反制王牌,更是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