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因禁色令被免职
【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因禁色令被免职】4月15日,河北省廊坊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通报,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因“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事件被免职,这起持续半月余的基层治理争议终于迎来阶段性处置结果。通报显示,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经核查确认,媒体反映的“一刀切”禁色令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相关责任人启动追责程序。
事件起因可追溯至2024年12月。当时,三河市城管部门依据《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要求商户禁用红、蓝、黑三色作为招牌底色,并口头通知黑色亦在禁用范围。该文件虽要求广告牌匾遵循“色浅、淡雅、明快、协调”原则,但实际执行中却出现政策扩大化。蜜雪冰城、招商银行等连锁品牌遭遇双重标准——前者被迫改用绿色招牌,后者红色招牌却未受影响。燕郊开发区多家商户反映,招牌更换费用需自费承担,平均成本达200-2800元。更引发争议的是,三河市儿童医院红十字标识被刷成绿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公园名称等公共标识也遭“绿化”。
这场治理风暴在2025年3月集中爆发。有商户提供视频显示,城管部门工作人员直言“按书记要求打造学院风、国际化”,但始终未出示正式文件。随着舆论发酵,事件出现戏剧性转折:4月11日,廊坊市纪委宣布介入调查;4月13日,多家被改色的蜜雪冰城门店恢复原色;4月14日,儿童医院绿十字被拆除。但商户损失已成事实:燕郊面馆老板李明为更换招牌花费2000元,相当于半月房租;1820家商户被迫整改,部分因舆情改回原色后产生二次损失。
通报指出,此次事件暴露出基层治理三大问题:一是政策制定缺乏合法性,禁色令未通过法定程序;二是执行过程涉嫌程序违法,口头通知取代正式文件;三是存在选择性执法,对国际连锁品牌网开一面。律师分析称,强制换色行为涉嫌违反《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商户可依据《国家赔偿法》索赔。此次问责力度空前,除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外,三河市委、市政府被责令深刻反思,并需健全长效机制,对侵害群众利益行为“零容忍”。
这起事件不仅是对城市管理能力的拷问,更是对基层治理理念的警醒。从“绿雪冰城”到“殡仪馆一条街”的荒诞景象,折射出个别地方官员权力任性的顽疾。广告牌匾的颜色规定,本应基于城市规划、文化特色等综合因素,经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民意后科学制定。然而,三河市却简单粗暴地出台“禁色令”,这种拍脑袋决策的行为,反映出部分官员对权力的认知存在严重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明确要求,一体推进学查改,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对于各地各部门来说,杜绝类似闹剧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治理回归服务本质。三河市的教训警示所有城市管理者:在优化营商环境的时代命题下,如何平衡城市管理与市场活力,如何避免“权力任性”与法治意识缺失,值得所有城市管理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