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网络主播成为很多年轻人心中的热门职业。一则招聘广告写着“月入过万,无经验要求,包培训包推广”,这样的条件让不少人动心。然而,一名男子和经纪公司签约后,仅仅直播了7天,就被公司索赔50万违约金。
麦芽是一名网络游戏爱好者,看到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正在招聘主播,承诺保底薪资5000元,并且包培训包推广。麦芽觉得打游戏还能挣5000块钱,感觉挺好。签约时,公司催促他尽快完成手续,麦芽询问如果不想播了是否需要赔钱,得到否定答复后便签了合同。
签约之后,麦芽发现公司既没有进行专业培训,也没有预期的运营支持。直播几天后,因观看人数寥寥无几,麦芽提出解约。公司却拿出合同,告知其构成违约,需赔偿50万元违约金。经过多轮协商,最终公司将解约费用从50万降到2万,最终又降到2500元,麦芽支付后与公司签订了解约协议。
这家公司中,还有几位主播有着类似经历,但因违约金过高未能与公司达成一致。随后,公司对他们提起仲裁或诉讼。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公司提交的合同存在问题。法官郭栋佳指出,这份合同是经过重复装订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与其他页纸张、字体明显不同,存在拼接嫌疑。
当法官要求公司负责人解释时,负责人提出了撤回起诉的申请,这一反常举动引起法官警觉。法院认定公司存在虚假诉讼的情况,对其处以20万元司法惩罚,并将相关犯罪线索移交给公安处理。
经过调查,这家公司实际上是一个专门以诈骗签约主播盈利的团伙。他们通过高薪诱惑吸引主播签约,然后在直播过程中采取“放养”策略,不提供任何运营支持,肆意认定违约,再通过威胁诉讼或仲裁的方式骗取高额违约金。
骗局步骤包括:广撒网招募主播,承诺高薪;在直播过程中不提供支持,诱使主播主动或被迫解约;最后利用合同索要高额违约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徐某等人通过设置苛刻条款、隐瞒违约条件、设定高额违约金等手段,恶意制造违约情况,骗取多名主播赔付款共计22.57万元。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徐某等4人有期徒刑四年九个月至一年不等,并处罚金。
为避免落入此类陷阱,法官提示,在签订合同时要仔细查看重要条款,确认权利义务,不可轻信口头承诺。特别要注意直播时长、违约情形以及解约条款是否合理。此外,还要核查公司的资质和实力,了解其是否有成功的运营案例及过往的诉讼记录。
类似的骗局在全国多地发生。晓棠是一位来自山东菏泽的19岁女孩,她也遭遇了类似的困境。MCN公司承诺提供专业团队帮助她妆造、培训,还规划了赚钱的路径。然而,实际操作中,公司并未履行承诺,反而要求她进行直播。晓棠拒绝后,公司将其诉至法院,索赔违约金、经济损失等共26万多元。
法院审理认为,虽然合同中规定了直播要求,但根据沟通记录,公司曾明确表示不需要直播。因此,晓棠拒绝直播并不构成违约。此外,公司主张的购买账号、投抖加、拍摄等费用不符合市场一般价格,且无法证明实际支出。最终,法院准许原告撤诉,并将相关案件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法学专家提醒,这类不良MCN公司的真实目的是通过诉讼获取高额违约金。他们在合同中设置陷阱,一旦签约,解约时会面临苛刻的违约条款。因此,想要从事主播行业的年轻人要理性辨别MCN公司的专业与能力,签署合同前应征求身边师长亲友的意见,不可轻信口头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