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美元指数或步入下行期 利好人民币国际化!如果未来几年美元指数整体处于波动下行的态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稳中有升。这有利于中国的跨境资本流动与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利于增强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自1971年以来,美元指数经历了三个先下降后上升的长周期。第一个周期从1971年初到1985年2月底,美元指数由120.5降至82.1再升至164.7。第二个周期从1985年2月底到2001年7月初,美元指数由164.7降至78.3再升至120.9。第三个周期从2001年7月初到2022年9月底,美元指数由120.9降至71.3再升至114.1。2022年9月底至2025年6月底,美元指数已从114.1降至96.9。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且即将步入降息周期,可以确定美元指数大概率已经进入新的下行期,且这一下行期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后续跌幅也会相当显著。
回顾1971年至今的三个完整的美元指数长周期,可以发现以下特征:三个周期的最高点与最低点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这意味着美国经济相对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基本面优势在逐渐削弱。另外,三个周期的持续时间逐渐拉长,尤其是上升期不断延长。三个周期的下行期均在7年至8年左右,但上升期则由6年半延长至9年,进而延长至14年半。此外,在前两个美元周期中,利率见顶均早于美元指数见顶,而在第三个周期中,利率见顶晚于美元指数见顶。这表明最近一个周期内,美元指数与美元利率之间的相关性有所下降。今年二季度,联邦基金利率几乎没有变化,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先升后降,但美元指数却从104.2降至96.9,这可能是外国投资者远离美元资产所致。
基于对美元指数长周期的分析,预计未来美元指数将呈现波动中下行的趋势。这一下行期可能还会持续6年至7年,美元指数的最低点可能会低于第三个周期的最低点71.3,但难以低于80。未来美元指数走势与美元利率走势的相关性可能持续处于较低水平。若此情景实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可能稳中有升,有利于中国的跨境资本流动与人民币国际化,同时增强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