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欧盟、墨西哥加征30%关税,对加拿大铜矿单独加征50%关税。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被卷入这场关税风暴。巴西咖啡和橙汁面临50%的关税,美国汉堡成本可能飙升15%,欧盟汽车产业遭受重创,德国车企或损失超过200亿欧元。与此同时,中美8月谈判进入倒计时,美方计划派出财长贝森特等高官施压中国在稀土和新能源等核心领域让步。在这场“美国优先”的关税战中,中国能否守住底线?全球供应链又将面临怎样的裂变?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这次连盟友都没放过。7月12日,他连发两封信函,宣布从8月1日起对欧盟输美商品加征30%关税,其中钢铝产品税率高达50%,汽车领域25%。这意味着德国宝马、大众每出口一辆3万美元的汽车,仅关税成本就增加6000美元。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紧急回应称,若美方一意孤行,欧盟将动用所有手段反击。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直言,关税将“摧毁跨大西洋供应链”。法国总统马克龙则表示欧洲已准备好一切反制措施。但现实是,欧盟对美贸易逆差高达1500亿欧元,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市场。
加拿大同样成为“牺牲品”。作为美国铜矿最大供应国,加拿大铜矿被单独加征50%关税,直接导致温哥华港口库存积压,全球铜价上涨8%。巴西因50%的关税威胁,咖啡豆出口商集体抗议,称美国消费者喝的每一杯咖啡都将多花1美元。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美国国内引发争议。纽约州、亚利桑那州等12个州联合起诉联邦政府,指控关税政策违宪且损害本州经济。美国商会警告,仅对欧盟加税一项,就将导致美国消费者在圣诞季多花280亿美元,平均每个家庭账单增加230美元。更严峻的是经济数据。美联储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美国GDP萎缩0.5%,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经济学家分析,若关税全面落地,全年通胀率可能突破5%,迫使美联储重启加息,股市或将暴跌15%。
普通民众已感受到切肤之痛。得克萨斯州的番茄经销商自然甜公司宣布从8月1日起每磅番茄涨价10美分,这意味着美国快餐店的汉堡成本将增加15%,一杯星巴克咖啡或贵2美元。更讽刺的是,美国暂停从墨西哥进口活牛后,得州牧场主被迫以每头牛亏损200美元的价格抛售库存。
尽管中美已就稀土、芯片等达成部分协议,但美方计划在8月谈判中提出新的要求:升级稀土管制,要求中国取消对钐、钆等7类军用稀土的出口限制,否则将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25%关税;施压新能源补贴,指责中国“不公平补贴”电动车产业,威胁对比亚迪、宁德时代启动反倾销调查;农产品准入谈判,要求中国取消对美国大豆的进口配额限制,并开放转基因玉米市场。作为反制,中国已亮出“稀土+镓锗”组合拳。2025年上半年,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量同比下降42%,而镓、锗出口配额缩减至2019年的30%。更重要的是,中国对特斯拉等民用企业发放“临时出口许可”,但对洛克希德·马丁等军工巨头全面断供,直接导致F-35战机生产线面临停工风险。
关税战正重塑全球产业链。日本丰田宣布投资50亿美元在越南建厂,将部分混动车型生产线转移出中国;德国宝马则与宁德时代达成协议,将电池包组装环节移至匈牙利,以规避美国关税。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东盟对美出口额同比增长40%,而墨西哥对美出口占比升至18%,取代中国成为“美国制造”新枢纽。多边体系也在加速崩塌。WTO争端解决机制因美国阻挠法官任命,积压案件达25件;巴西、印度推动“多方临时上诉仲裁”,试图建立绕开美国的贸易仲裁体系。金砖国家正在测试数字货币结算系统,计划年内实现成员国间本币贸易占比提升至30%,直接冲击美元霸权。
内需刺激方面,中国发放1.5万亿元消费券,新能源汽车下乡补贴提高至车价10%,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覆盖1.2亿家庭。技术突围方面,长江存储宣布128层3D NAND闪存量产,国产化率突破70%;华为Mate 70搭载自研麒麟9100芯片,性能比肩苹果A17。资源卡位方面,中企收购非洲赞比亚铜矿80%股权,确保稀土冶炼原料供应;中俄签署200亿立方米天然气长协,对冲美国液化天然气断供风险。
这场博弈没有赢家。美国农民因大豆关税损失120亿美元,欧盟汽车工人面临大规模裁员,而中国外贸企业利润被压缩至5%以下。但可以确定的是,谁先扛不住经济反噬,谁就会在谈判桌上让步。8月的华盛顿会谈,或许就是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