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和哪吒结局为何差这么远?
我们首先来看下,据蔚来公司历年财报,累计亏损已破千亿。6月3日,蔚来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约120.3亿元,同比增长超21%;整车毛利率为10%;研发投入31.8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高达68.91亿元。
再看看哪吒,车标设计花5亿,老板年薪4700万,高管卷钱跑路,公司账上只剩几百块?!曾年销15万辆碾压蔚小理,现在却被讨薪围堵,前四月销量直接从榜单消失…
228亿融资烧光,研发投入才5.2%(行业平均12%),核心技术啥都没有。创始人持股0.7%拿天价年薪,股东内斗到停产,国资股东互相拆台,30亿救命钱都谈崩了…
烧钱只是门票,真正的生死线藏在“输血能力”和“造血潜力”的博弈中。显然哪吒不如蔚来。先看输血能力,蔚来背后站着腾讯、淡马锡、合肥国资等长期资本,即便亏损惊人,但“高端品牌”标签和用户社群的不可替代性,让资本愿意为其持续买单。反观哪吒,主打10-20万大众市场,技术差异化不足,在比亚迪、吉利等巨头的价格绞杀下,资本对其“未来溢价”逐渐失去耐心。
再看造血能力,我们都知道技术壁垒决定天花板,蔚来砸钱换来了换电专利、自研芯片和BaaS服务生态,这些布局短期内烧钱,但长期可能形成护城河。但是哪吒的“性价比”路线严重依赖供应链整合,在电池成本高企的当下,毛利率难转正。哪吒做的是平庸的“生意”,蔚来有更宏大的愿景和追求。虽然哪吒汽车亏的少,但哪吒汽车就算不破产,也只是抢占网约车的市场,为低质量内卷提供更多一些的选择。
而蔚来的商业模式,是换电。换电在早期是普遍被看好的,现在虽然一部分人不看好,但也有人看好。毕竟3分钟完成换电的效率,还是要比充电高很多的。并且蔚来瞄准的是高端豪华品牌,这定位和背后的野心,也非常吸引投资人。
最为曾经的从业者说句实话,未来能存活的新势力可能不超过3家,其他玩家要么被收购,要么沦为代工厂。资本寒冬下,“会花钱”比“敢花钱”更重要,没有技术壁垒的销量狂欢,只是死亡前的回光返照,还是要有核心的技术来支撑企业的发展。
蔚来这十年,花了超过600亿用于研发,我们来看看:1、换电站现在的规模效应初步体现出来了,以后也只会越来越方便
2、蔚来2023年就官宣了12项全栈技术,从整车工程、生产制造,到智能软硬件系统,基本上涵盖了全链路;
3、开发落地并且交付的包括且不限于: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自研5nm智驾芯片神玑NX9031+、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杨戬+、全域900V的第三代整车架构等等。
话说回来,蔚来虽然累计亏损达千亿,但其资金投入转化为了显著的技术成果和优质资产储备。即便在最坏的情况下,这些核心技术积淀和固定资产仍具备极高的并购价值。反观哪吒汽车,既缺乏原创性技术突破,又受制于有限的规模效应,在高度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自然难以持续生存。两者根本差异在于:前者构建了深厚的竞争壁垒,后者则始终停留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阶段。
哪吒的倒下,只是行业洗牌的开始。
你认为下一家倒下的会是谁?高合、创维,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