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9岁男童与生父继母出行被安排坐在后备箱中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7月16日,记者向孩子的生父刘先生求证此事,刘先生承认孩子确实坐过一段时间的后备箱,但表示并非全程如此,“只有一两个小时的高速让孩子坐在了后备箱,其他时间都是坐在前排,只是挤了一点。”刘先生解释称,他的车是越野车,前排与后备箱中间没有隔挡,空气流通使孩子感到闷热。他认为自己的做法并没有违背孩子的意愿,并拒绝道歉。
根据此前报道,孩子生母汪女士透露,事情发生在2023年暑假,孩子跟随其亲生父亲、继母、爷爷、奶奶等一行七人从广东佛山驾车前往广西桂林旅游。由于车辆前排座位有限,便将儿子安排在后备箱里。2024年11月,她已将孩子的抚养权变更至自己名下,并于今年4月针对孩子的健康权问题对生父及继母提起民事诉讼,目前该案已开庭审理。
作为一位父亲,刘先生的行为显然违反了交通法规。尽管报道未明确说明车辆的具体座位数,但从七人无法全部坐下来看,该车可能在整个行程中超载。此外,孩子在后备箱中没有安全带保护,一旦发生车祸尤其是追尾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即使孩子自愿,也不能成为父亲不道歉的理由,因为9岁的孩子对危险的认识并不充分,父亲有责任确保孩子的安全。
刘先生认为孩子是自愿的,这似乎是在推卸责任。9岁的孩子在重组家庭中,即便自愿也可能出于某种压力。如果孩子为了能出行而提出进后备箱,作为父亲也不应答应,而是应该寻找其他解决办法。毕竟,保障孩子生命安全是监护人的首要责任。
此外,SUV虽然车厢和后备箱连通,不是密闭空间,但仍需考虑社会观感。在重组家庭中,生父和继母更应注意避免闲言碎语,特别是父亲,应该用实际行动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尽量减少婚姻变化对孩子的影响。
或许刘先生担心道歉会让他在官司中处于不利地位,但父亲的责任担当不应因此动摇。错是错,对是对,两者并不矛盾。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双方应通过理性冷静的态度解决分歧。尽管双方选择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无可厚非,但将孩子置于冲突焦点,这对孩子的未来成长并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