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结局会大反转吗 历史或将重演!这个世界不会有人真心盼你好。近年来,法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家一直在公开建议美国应集中精力对付中国。特朗普上台后发起关税战时,这些国家显得尤为兴奋,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希望复制冷战时期的成功,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在中美贸易战期间,这些国家也紧跟美国的步伐,试图通过制造筹码来与中国谈判,以争取更大的利益空间。
中美之间的互加关税一度超过100%,这让欧洲、日本、印度等地都在密切关注。如果这种高税率持续下去,中美贸易很可能会全面中断。然而,实物商品的生产和需求不会因此消失,这意味着大量的转口贸易和产能转移将推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美国将成为最大的损失方,而欧洲、日本、印度、墨西哥和越南则可能成为最大受益者。
但历史上的结局往往与此相反。美国实际上已经认识到,与其继续与中国的对抗,不如先处理那些等着摘果子的小弟。美国的战略目标是让制造业回流,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组。然而,近8年的时间证明,这一战略并未取得预期效果。相反,俄乌冲突后,部分欧洲工业产能确实转移到了美国。
这表明,美国已经找到了正确的答案:与其继续耗费资源与中国对抗,不如先解决那些等待机会的小国。未来,中美之间有可能达成阶段性共识,握手言和并不一定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中场休息并补充能量。一旦格局打开,全世界都将为两国提供资源。
许多人起初并不认为美国对其他国家设置的高额关税会对中国产生影响,但当美国对欧洲、日本、印度和加拿大等国征收20%至40%不等的关税时,这些国家表现出极大的不满。最终,所有国家的关税谈判确定后,美国和中国有可能进一步谈判并达成全面贸易协议。
这种情况将导致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反向重组,使它们重新向中美集中。这对欧洲、日本、印度、越南、墨西哥和加拿大来说,不仅是一场空欢喜,还可能是一场噩梦。因为在全球生产和需求主要由中美掌控的情况下,高关税使得这些国家的工业产能失去竞争力,除了转移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