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号入伏 今年三伏天雨水大不大? 蒸煮模式来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今年夏天什么时候入伏?今天就来聊聊三伏天的那些事儿。
三伏天并不是固定的日子,而是根据农历计算的。按照传统规矩,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入伏的第一天。天干地支纪年法中,每10天会出现一个“庚日”。例如,今年夏至是6月21日,之后第一个庚日是6月30日(庚戌日),第二个是7月10日(庚申日),第三个就是7月20日(庚午日)。因此,今年的入伏日在7月20日。初伏10天,到7月29日结束;中伏从7月30日开始,持续10天,一直到8月8日;末伏从8月9日开始,10天后到8月18日,整个三伏天就算结束了。
老一辈人常说“入伏在月头,中伏晒死牛;入伏在月尾,中伏淹死鬼”。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如果入伏早,高温持续时间长,雨水少,田里的牛都会被晒蔫;如果入伏晚,可能雨水更足,甚至会出现洪涝。今年入伏在农历六月廿六,算是在月尾的位置,这意味着今年三伏天期间雨水多,会是蒸煮模式。
现在有天气预报,我们不用完全依赖俗语猜天气,但提前备好防晒和雨具总没错。
知道了入伏时间,还要了解三伏天的养生智慧。三伏天要做好以下三件事:喝对水、睡好午觉、贴好三伏贴。天热出汗多,要经常喝水,每次喝小半杯,一天喝够1.5-2升。可以泡点菊花、金银花茶,或者煮点绿豆汤,既能补水又能解暑。中午11点到13点是心经当令,眯上20-30分钟,下午干活才有精神,记得别趴着睡。对于有老慢支、关节炎的朋友,可以在三伏天阳气最盛的时候贴穴位,把寒气逼出去,记得找正规医院。
此外,三伏天有三件事不要做:不要猛吹空调,温差太大容易感冒;不要吃太冰的食物,冰西瓜、冰饮料会让脾胃“罢工”;不要过度运动,最好选早晚凉快的时候锻炼,运动完等汗落了再洗温水澡,避免湿气进入身体。
其实三伏天虽然热,但也是养身体的好时候。就像庄稼要在夏天好好生长,我们的身体也需要顺应时节,该出汗就出汗,该休息就休息。夏天的热是热烈的,也是短暂的。熬过三伏天,秋天的凉爽就不远了。特别是今年三伏天只有三十天,这样就算很热,多熬一熬也就很快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