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鞋王”王振滔,卖掉95亿“现金奶牛” 疫苗生意遇冷求变!疫苗行业的困境仍在持续。价格战激烈加上需求减少,导致该行业高毛利时代逐渐终结。国内疫苗企业的业绩面临较大挑战,即使是曾经代理默沙东九价HPV疫苗的智飞生物也未能幸免。短短三年内,智飞生物从年赚80亿元的龙头陷入亏损,且前景不明朗。股价方面,智飞生物从最高点下跌超过85%,市值蒸发超过3100亿元。
其他企业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康华生物作为国内首家生产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的企业,上市后股价一路下滑,近五年跌幅超过80%,市值蒸发超过480亿元。为了应对困境,一些企业选择出海,但面对国外巨头的竞争,短期内难以解决问题。国内大单品的竞争加剧,价格战愈演愈烈,每家企业都受到影响。目前,高毛利时代已经结束,疫苗企业要么在全球前沿领域寻找突破口,但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要么选择“卖身”出局,主动结束内卷。
7月13日,康华生物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振滔正在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事宜,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更。根据财报,奥康集团持有公司12.26%的股权,王振滔直接持有10.53%的股权。同花顺数据显示,王振滔持有康华生物19.02%的股权,按最新收盘价计算,这部分股权市值为18.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奥康集团所持股权中有65.81%处于质押状态,王振滔所持股权中96.31%处于质押状态。
王振滔更为人熟知的是他的男鞋生意。1988年,他与钱金波及一位同乡凑了三万元创办了奥林鞋厂。创业初期,这家作坊仅有制鞋机和几个工人。由于工商局注册问题,鞋厂改名为“奥康”。在那个物资短缺的时代,市场对大胆创业者给予丰厚回报。1989年,王振滔带着自家皮鞋重返武汉,做出六个月保质期内质量问题一赔二的承诺,此举拯救了奥康鞋业和温州鞋的名声。随后,奥康鞋业逐步走上正轨,到1998年产值突破3.5亿元,并进入连锁专卖模式。2004年,王振滔跨界投资康华生物,将其视为奥康国际的“第二曲线”。康华生物的第一款产品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于2011年上市,起初销售不佳,但王振滔的主业强劲。2012年,奥康国际在A股上市,成为“中国男鞋第一股”,王振滔被誉为“温州鞋王”。
2014年,康华生物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获批上市,成为收入核心。2025年,康华生物上市后市值一度超过580亿元。2019年至2025年,康华生物营收从5.55亿元飙升至12.92亿元,净利润从1.87亿元暴增至8.29亿元。
然而,自2022年起,奥康国际主营业务开始持续亏损,康华生物业绩也出现拐点。2022年至2024年,康华生物营收分别为14.47亿元、15.77亿元以及14.32亿;净利润则从5.98亿元降至3.99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康华生物营收仅为1.38亿元,同比下降55.7%;净利润仅剩0.21亿元,同比下降86.14%。面对业绩下滑,康华生物努力自救,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但市场反馈不佳。王振滔家族的资金链紧张。
康华生物上市后,王振滔一直在寻找套现机会。2023年8月,康华生物发布权益变动公告,股东奥康集团和王振滔向康悦齐明转让1000万股,涉及金额5.485亿元,王振滔个人套现4.57亿元。2024年,王振滔因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尽管已归还,但仍被公开谴责并计入诚信档案。目前,王振滔的资金链依然紧张,旗下公司股票质押比例较高。在这种背景下,康华生物股价表现低迷,其他原始股东也开始清仓式套现。如果此次股权转让成功,将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但如果失败,两家公司的困境将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