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头部脑机接口公司之间的技术竞争正在加速。本月初,Neuralink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一场发布会上公布了公司未来三年的规划,包括“在2028年实现全脑接口”目标,并计划将电极通道数从数千级提升至数万级。
在中国市场,随着国家对脑科学研究的支持,脑机接口作为重点场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侵入式脑机接口公司开始加速临床试验验证进程。脑虎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陶虎表示,国内脑机接口行业近两年内外部环境变化较大,行业发展迎来新高峰。他认为,脑机接口的技术迭代类似于智能驾驶行业从L1到L5的发展,背后是一场综合性的能力较量。
盛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天桥认为,培育世界级伟大公司需要耐心资本,呼吁中国科创投资人不要把脑机接口只当作赚钱的风口。他希望更多支持像陶虎这样的科学家全身心投入高科技创业。
Neuralink的规划显示,其技术能力边界扩展遵循从运动到语言、视觉、全脑的路线图;植入大脑的电极数计划从2026年的3000个提升到2028年的超过2.5万个,并探索与AI技术深度融合。陶虎指出,Neuralink此次公布的“全脑接口”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全脑覆盖,而是指在多个脑区同时布设高密度电极阵列,实现更为复杂的功能协同。他认为应关注有效通道数,而不是简单的电极通道数量。
陶虎还提到,Neuralink通过本地压缩、特征提取等方式减少带宽和功耗,这是产品工程上的理性妥协。尽管早期国内脑机接口公司多选择非侵入式路线,但近年来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日益活跃,临床试验加速。脑虎科技成立于2025年,目前经历过两轮公开融资,累计金额达数亿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陈天桥表示,脑虎科技是中国当时唯一的侵入式脑机接口企业,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脑机接口备受全球关注,中国初创公司越来越多,吸引了一批国资和社会资本头部投资人出手,融资金额越来越大。
脑机接口技术涉及采集脑电信号的电极、信号处理芯片、神经编解码算法处理器等软硬件基础。考虑到人脑在高温环境下容易休克,整个系统必须控制在体积小、功耗低、温升可控的范围内。脑虎科技在过去几年内,花费大量精力打通整个链条,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可以实现所有核心器件自主可控的厂商。
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临床维度,未来有望成为人机交互的终极方式。脑虎科技正全面拥抱AI,让AI助力脑机接口技术,同时也让脑机接口赋能AI。陶虎辞去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职务,全职投入脑虎科技,避免了科研与创业的资源分散,更专注于商业落地。他认为,发展脑机接口要重点关注高通量、低创伤、长期在体三大要素,其中长期在体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