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铺子控股权变更事宜在停牌一周后有了新进展。7月17日,良品铺子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拟以10.46亿元总价向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合计21%股份。同时,二股东达永有限公司拟以4.45亿元总价向长江国贸转让其持有的8.99%股权。若交易顺利完成,良品铺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长江国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创始人团队的持股比例将减少至17.22%,达永有限持股比例降至9.17%。
公告提示,本次控制权变更仍需经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和市场监管总局的批准,具体完成时间存在不确定性。但在此之前,一家广州国资率先投出了“反对票”。
对于本次出让控股权及合作对象,外界此前并未料到。7月10日,良品铺子突发公告,宣布控股股东宁波汉意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一周后靴子落地。公开资料显示,长江国贸是武汉市政府2022年4月批准组建的大型国际贸易平台企业,是武汉金融控股集团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80亿元人民币。2022年至2024年,长江国贸营收分别为383亿元、602亿元、86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63.44万元、2385.95万元、5628.11万元。
良品铺子在公告中明确,与公司具备产业协同性,能充分发挥长江国贸在供应链综合服务、国际及国内贸易、现代仓储物流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行业资源优势,为公司转型发展全面赋能,形成公司“一品一链一园”的全链条产业生态体系。此外,本次控制权变更有利于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机制。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国资入局为深陷同质化竞争的休闲零食行业提供了破局方向。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则表示,良品铺子近年来经营表现不佳,但仍是湖北省重要的零售品牌上市公司,因此武汉国资接手也是希望维护本地上市公司的形象。他提醒,良品铺子的问题在于缺少对自身经营能力不足的深刻认知,将之前零食行业快速发展的时代红利当作自身经营的成绩。若国资接手不能理解经营问题所在,那上市公司现有业务也很难见到起色。
事实上,长江国贸并非良品铺子唯一接触的国资方。今年5月,为化解自身债务,宁波汉意与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协议书》,约定了后者拟对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后,计划受让宁波汉意持有的良品铺子部分股份,进而投资、控制良品铺子。该协议书还对尽职调查安排、投资安排、优先购买权、违约责任等内容作了约定。但后续,双方合作未能达成。广州轻工于7月14日就股权转让纠纷对宁波汉意提起诉讼,并申请了财产保全,冻结宁波汉意所持良品铺子7976.4万股股份,占其所持股份的56.46%和良品铺子总股本的19.89%。良品铺子也在公告中提示,这一情况可能导致与长江国贸之间的控制权转让事项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良品铺子走到“卖身”这一步,与其近些年发展掉队有关。作为A股“高端零食第一股”,2025年上半年,良品铺子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0500万元到-7500万元;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为-13000万元到-10000万元,业绩由盈转亏。公司解释,亏损一方面与产品调整有关,影响了毛利率表现;另一方面则是公司优化门店结构,淘汰低效门店,店数下降使得销售规模同比下降。此外,受到线上渠道流量费用上升的影响,上半年公司销售规模及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受量贩零食冲击、消费环境变化影响,良品铺子营收已经从2022年的94.4亿元高峰逐渐滑落至2024年的71.59亿元,归母净利润也从3.36亿元降至-0.46亿元。业绩低迷,公司股价同样受到影响。据Choice数据,截至7月18日收盘,良品铺子股价报13.69元/股,总市值约55亿元,较三年前的百亿元上下,已接近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