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海淀区新增注册企业14800家,其中科技型企业6902家。按8小时工作制计算,工作日平均每4分钟诞生1家企业、每9分钟诞生1家科技型企业。
7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淀专场,围绕“最具投资价值之城”主题,海淀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俊杰一行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海淀区发展情况。“最具投资价值之城”的称号源自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的“AI未来论坛:创新·投资·全球化”活动。活动上发布的“投中2024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中,海淀位居榜首。
人工智能产业领跑全国,截至目前海淀区现有人工智能企业1900余家,备案大模型95款,占全市近70%。“北京海淀人工智能集群”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首个人工智能集群。日前对外开放的“中关村AI北纬社区”首期6万平方米空间可为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提供最高达3年的免租金支持。此外,在现有产业空间约469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未来3年还将新增产业空间460万平方米。
股权资本加快集聚,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规模已达200亿元,全区汇聚了股权投资管理机构近500家。“十四五”以来辖区企业年均获投金额超700亿元,机构数量、被投案例及资金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海淀区打造最具投资价值之城的坚实基点。“十四五”以来,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的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3%,今年上半年达到6636.8亿元,同比增长6.9%。数据显示,海淀的地区生产总值中,人才的贡献率达65.2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
如今海淀区正在试点建设北京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把政策支持贯穿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面向大学生,采取政企校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实施大学生“实习实践行动”计划,每年提供不少于5000个实习岗位,推动青年人才前置培养;面向初创企业家,量身打造“创业+金融+管理”培养模式,提升企业家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海淀区还通过搭平台、办赛事促转化,让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全区汇聚“奇绩创坛”“巢生实验室”等180余家创业孵化机构,举办HICOOL海淀赛事、中关村U30、东升杯等全球创业大赛,推动600余个创客团队和高成长性项目落地转化。
助力企业从无到有,从零到一,今年海淀区从企业角度出发制定了八类措施,简称“海八条”,旨在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升发展韧性、创新活力与全球竞争力。“海八条”包括在街镇建立营商环境工作站,定期公开街镇可利用空间信息,拓展财金协同平台金融产品,挂牌运营科技金融服务驿站,搭建“出海”公共服务、一站式国际综合服务平台等,为企业提供集成式服务,走向“生态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