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A股市场迎来积极信号,创业板指数持续上行并突破年内新高。此前,上证指数已于6月25日率先突破年内新高。至此,三大核心指数中已有两大指数创下年内新高,仅剩深成指尚未完成这一突破。
下周A股市场的一大看点是深成指能否继续上行,突破年内高点。本周,深成指最高达到10946.4点,其年内高点为11045.96 点,距离年内新高已不足100 点。从最新收盘10913.84点来看,只要上涨超过1.2%,深成指基本就可以创下年内新高。一旦实现,三大核心指数将迎来年内新高的共振。
上证指数聚集权重股、蓝筹股和大盘股,其率先突破新高为市场奠定了稳定的基础。创业板成分股则以科技成长、新能源、生物医药等赛道为主,它的突破新高体现了资金对政策支持与产业趋势的双重认可。政策对科技创新领域如人工智能、半导体以及新能源转型的支持力度加大,为成长股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撑。前期部分蓝筹股的上涨已经夯实了市场底部,机构资金在完成防御性配置后,开始向弹性更高的成长赛道转移,形成了“蓝筹搭台、成长唱戏”的市场格局。创业板新高打破了此前“只赚指数不赚钱”的僵局,成长股的活跃不仅带动市场赚钱效应扩散,还可能吸引更多增量资金入场,为行情延续注入动力。
深成指涵盖主板中小盘股,兼具蓝筹与成长属性。若能突破前期高点,意味着行情将从核心资产向全市场扩散,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会同步提升。届时,大盘蓝筹、创业板成长股及中小盘股将受益于资金轮动,形成多点开花的全面行情。
当前市场存在不少助力深成指突破的积极信号。稳增长政策的持续落地为经济复苏注入动力,保持充裕的流动性则为市场提供了宽松的资金环境;北向资金近期持续净流入,公募基金发行回暖也显示出机构资金入场意愿在提升。这些因素叠加三大指数共振的势能,若深成指顺利突破,市场有望借此启动新一轮上行周期。
尽管前景乐观,仍需警惕潜在风险。当前三大指数已进入“新高临界点”,成交量能否同步放大成为关键。如果指数上行但成交量未能跟进,“量价背离”的担忧可能升温;同时,部分前期领涨板块已积累一定估值压力,存在回调需求。在双重因素叠加下,市场或许会在当前位置形成阶段性回落。
操作层面,投资者需要摒弃“新高即趋势确认”的惯性思维,警惕“新高或存阶段顶”的风险。建议密切跟踪两大信号:一是成交量能否有效放大,这是行情持续性的核心验证;二是政策利好是否持续落地,这将决定资金风险偏好的走向。在具体操作中,可采取“不追高、重结构”的策略,对估值合理的蓝筹股、成长逻辑清晰的创业板标的及业绩改善的中小盘股进行均衡配置,在市场节奏变化中把握轮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