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人体的背部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三伏天晒背能通过阳光的温热刺激激发经气活动,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但若方法不当,不仅无法达到养生目的,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了解正确的晒背方法和时间很重要。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通常初伏和中伏晒背效果较好。初伏时阳气开始旺盛,中伏时阳气最为充足。2024年初伏为7月15日至7月24日,中伏为7月25日至8月13日,在这两个时间段晒背,更能借助大自然的阳气补充人体阳气。一天中,上午9点到11点和下午3点到5点适合晒背。上午9点到11点阳光温和,紫外线不太强烈,既能达到晒背的效果又不容易晒伤皮肤。下午3点到5点阳光热度逐渐降低,此时晒背也较为适宜。应避免中午12点到下午2点这段时间晒背,因为此时阳光过于强烈,容易导致皮肤晒伤或中暑。
晒背前需做好准备工作。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尽量露出背部,可以穿露背装或将上衣反穿,让背部充分接触阳光。避免穿化纤材质的衣物,以免引起皮肤过敏。晒背前喝一杯温开水,补充身体水分,防止晒背过程中因出汗过多导致脱水。也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盐,以补充随汗液流失的电解质。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但不被风直吹的地方,如阳台、庭院等。避免在水泥地等温度过高的地方晒背,以免烫伤皮肤。
晒背时保持正确姿势,可以站立或坐直,让背部完全暴露在阳光下。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微微屈膝,保持身体稳定。坐着晒背时,要选择有靠背的椅子,背部挺直靠在椅背上。初次晒背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即可。之后根据个人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时间,但最长不要超过1小时。如果在晒背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过多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晒背。晒背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和脸部,避免阳光直射。可以戴上遮阳帽和太阳镜,防止紫外线对眼睛和脸部皮肤造成伤害。
晒背后毛孔处于张开状态,立即洗澡容易让寒湿之邪侵入体内。建议等待1-2小时,等身体恢复正常体温,毛孔闭合后再洗澡,并用温水而非冷水。晒背后继续补充水分,可以喝一些温热的饮品,如姜茶、红枣茶等,帮助身体补充阳气,驱散寒湿。晒背后身体会消耗一定能量,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可以适当静坐或躺下休息一会儿,让身体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