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郑州酷热难耐,2025年7月18日,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市区气温突破40℃。在这样的天气里,一段关于“高考607分女生帮父亲装空调”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视频中,扎着马尾辫的女孩王莹莹踮着脚,用扳手拧紧空调外机的螺丝,汗水顺着她晒得通红的脸颊不断滑落,工装服后背早已湿透。她的父亲王雪峰在一旁扶着外机支架,父女俩配合默契。
王雪峰是一位有着20年空调安装经验的老师傅,这个夏天特别忙碌。高温导致空调安装订单激增,他每天要完成8-10单工作,常常凌晨五点出门,深夜才能回家。王莹莹高考结束后主动加入父亲的工作,每天背着十多斤重的工具包穿梭在楼宇间,递工具、扶梯子、缠管线,纤细的手指磨出了茧子。
在二七区某老旧小区7楼的作业现场,父女俩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住户阳台没有预留外机位,需要从卧室窗户悬空安装。王雪峰系着安全绳探出大半个身子测量尺寸时,王莹莹紧紧拽住父亲的安全带,单薄的身体几乎悬在窗台上。那天正午的钢板烫得能煎鸡蛋,父亲的工作手套磨破了三个洞。
这段经历被住户拍下并传到网络,迅速引发热议。有人计算出,王莹莹协助父亲安装的空调已超过150台,相当于搬运了4.5吨重的设备。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如此高强度的劳动间隙,她仍坚持每天凌晨复习大学预科课程。在堆满制冷剂罐的杂物间里,英语笔记密密麻麻写满设备说明书背面,高等数学公式与空调电路图并排贴在墙上。
王莹莹说:“其实爸爸才是真正的学霸。”王雪峰只有初中学历,但通过自学掌握了制冷工程、电气自动化等多门专业知识。家里珍藏的32本泛黄笔记里,详细记录着不同品牌空调的数百种故障解决方案。今年疫情期间,他研发的“高空作业防抖装置”还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这种言传身教让女儿在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选择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在城中村的出租屋里,父女俩的晚餐常常是一碗素面配咸菜。但饭桌上的话题总是热烈的技术讨论,从新型制冷剂环保指标到建筑节能设计,王雪峰用扳手蘸着面汤在桌上画示意图。邻居李阿姨记得,有次深夜路过他家,看见父女俩蹲在楼道里拆解废旧压缩机,莹莹举着手电筒,两人的脑袋几乎碰在一起研究内部结构。
7月20日大暑这天,王莹莹收到了华北电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特意穿着沾有机油的工作服与父亲在安装车前合影,照片里工具箱上“学以致用”四个褪色红字格外醒目。当被问及暑假计划时,女孩晃了晃手里的真空泵:“要帮爸爸完成小区20台老旧空调的免费清洗,这是我们的‘清凉公益’。”
夜幕降临,父女俩仍在伏案绘制社区空调布局优化图。王雪峰用布满老茧的手指划过图纸:“你看,把这些外机位调整30度,整栋楼的制冷效率能提升15%。”台灯下,两代人的影子投在墙上,仿佛正在为这座城市编织一张无形的清凉之网。在这个创纪录的酷暑里,他们用汗水诠释着比空调更珍贵的降温方式——技术的传承与爱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