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古建爱好者在山东省济南市四门塔景区参观时,发现一处佛头侧面刻有“山东省测绘局十五人到此……”的字样。这一行为让该爱好者感到愤怒、遗憾和无奈,网友也认为这种行为缺乏敬畏之心,是对文物的破坏。
这名古建爱好者表示,刻字的佛头位于景区内的古建四门塔。四门塔禁止游客入内,他估计这些字是几十年前刻下的。景区工作人员透露,几年前曾向上级文保管理部门提交过修复方案,但未获批准。济南市南部山区管委会文保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会向负责文物保护的人员反馈此事,并进一步核查。
四门塔建于隋朝大业七年,已有1400余年历史,被誉为“华夏第一石塔”,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内佛像比塔本身更为古老,尤为珍贵。在这样的文物上出现破坏性的刻字,令人痛心。据调查,这些刻字很可能是上世纪70年代留下的,当时四门塔管理松散,游客甚至工作人员可以随意进出。如今,这些破坏文物的字迹成了历史遗留问题,既没有清除,也未被修复,反映出文物保护力度不足。
若不是网友此次偶然发现并曝光,这些刻字或许仍将长久地留在佛头上,成为一道未被抹去的文明疮疤。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文物上刻字不仅破坏了国宝的完整性和美观性,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亵渎,暴露了刻字者缺乏基本的文明意识和敬畏之心。这行字也提醒我们,文物保护依然任重道远,还有很多盲区需要照亮。
历史遗留问题绝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国宝上的每一道伤痕都应被认真对待。文物修复固然要谨慎,但修复方案可以优化,而非搁置不理。相关部门应积极作为,加快研究评估,寻找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让文物尽可能地恢复本来面貌,让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完好鲜活地传承下去。
从倡导文明的角度来说,这种在文物上刻字的行为更不应被容忍。留着这些字,可能会给人一种“在文物上刻字也没什么”的错觉,导致不良行为的模仿。据了解,山东省测绘局多年前已更名,职能并入其他单位。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在测绘局工作了20年,没听说过上述刻字一事。多年前,测绘局会外聘一些工人,人员比较复杂,难以确定是谁刻的字。
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能调查清楚,向公众作出交代,以警示后人,守护好珍贵的国宝,让这道疮疤早日愈合,让文明不再被刺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