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的气氛还未消散,中东再次成为焦点。以色列战机被雷达锁定后,叙利亚大马士革的夜空被点亮,这次不是演习或误炸,而是一次明确的“斩首警告”。导弹精准命中总统办公区,国防部大楼震动三次。朱拉尼,这个叙利亚的新主角,一夜之间成了全世界的笑柄。
以色列明知朱拉尼最近小心翼翼讨好西方,但他的立场尚未换来安全保障,却先迎来了袭击。很多人询问中国的看法,外交部回应:“叙利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得到尊重。”这看似温和,实际上比任何立场都明确。中国既不谴责以色列,也不承认朱拉尼,留下的余地非常精准。朱拉尼四处控诉,但联合国并未理会。
要理解中国的冷静态度,需了解朱拉尼的背景。他并非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而是从“基地”系中跑出来的,通过暴力手段起家,现在控制着叙西北的伊德利卜,并试图洗白自己。他上台后转向西方示好,愿意割让戈兰高地、开放空域给以军,并邀请欧美媒体参观新政,目的显而易见:混进国际社会。
然而,西方并未将他视为真正的朋友。以色列无视他的割地忠心,法德有自身的难民和经济问题,美俄则忙于大国博弈。朱拉尼连串门资格都没有。投名状用一次就够了,谁会长期喂养不安分的代理人?
中国对朱拉尼的态度是警惕。中方从未承认“朱拉尼政府”,只认叙利亚国家主权,而不是靠械斗抢来的军阀。如果朱拉尼能与极端组织决裂并清理分裂势力,中方愿意搭桥,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伊德利卜仍在养着恐怖分子,训练营也未解散。现在挨打后哭喊求援,指望联合国办冤案并不现实。
与其说朱拉尼代表叙利亚,不如说他是土耳其的影子。土耳其自身面临通胀、社会动荡和外交困境,这样的“朋友”无法长久依靠。再看西方近年来“转正”代理人的传统,朱拉尼并未学到什么。卡扎菲当年也曾尝试通过与西方握手、让资源、配合反恐来换取安全,结果却被推翻,利比亚至今仍四分五裂。
朱拉尼的老路注定走不通。他给以色列送“投名状”,以色列照炸不误;与美军合作打击伊朗,美方连表扬信都没发一封。跑到联合国,“主权受侵害”换来的是集体沉默。他急着当棋子,别人只想等他消耗殆尽后再随手丢弃。
中国的中东策略看似“不选边”,实则门槛极高。若要维持主权统一、实现地区和平、不滋生极端和恐怖,中国愿意搭理。反之,若分裂国家、养恐怖分子、出卖领土博赏识,中国只会递个标准声明便不再多言。
朱拉尼如今成了被各方抛弃的“政治气球”,打着各种国际幌子,离国际承认相去甚远。以色列察觉到他的本质,不介意再捅一刀;美国觉得他没有用,宁愿看他自生自灭;土耳其的手头越来越紧,难以继续扶持。
许多人认为中国不站出来就是冷漠,其实这是国际政治最现实的表现。支持的对象不是暂时的控制者,而是代表主权、有整合能力和实现国家统一的政体。否则,不论如何讨好西方,最终都难逃被抛弃的命运。朱拉尼的现状是中东代理人悲剧的缩影。叙利亚的未来属于谁?不是谁争先恐后买单博好感,而是回归主权、统一和安全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