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许多杭州人纷纷外出寻找鸡枞菌。这种被誉为“菌中之王”的食材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有人凌晨就出发,甚至有人一次性挖了三四十斤。不少人凌晨打着手电筒出门,有网友戏称:“不是鸡枞找不到,是睡得不够晚,起的不够早!”
网友阿雅就是其中一位积极分子。前不久,她一个人就挖了一后备箱的鸡枞菌,估计有三四十斤。高温加上足够的雨水使鸡枞菌大量生长,这两天杭州的天气正好满足了这些条件。网络上不少打野和菌子博主集体出动,大家都兴奋地喊着:爆筐了!
不过,并非每个人都能满载而归,有些人出门后却一无所获。阿雅说,在树木较多、多年未动土的地方都可能发现鸡枞菌。她通常在仓前、闲林一带的老小区或绿化带里寻找。不仅这些地方,甚至在余杭闹市区也有大量的鸡枞菌。阿雅曾经拍到过几个十字路口旁边的鸡枞窝子。去年她在西溪印象城边上的绿化带里也发现了鸡枞菌,但最近去看时已经有被挖过的痕迹。
据成都商报报道,今年鸡枞菌价格最高的一年,5月初四川省仁寿县刚上市时,价格曾高达每公斤1800元。阿雅说,在杭州品质较好的鸡枞菌大约卖到100元/斤左右。鸡枞菌可以煮汤、烧菜等,其滋味鲜美,风味类似鸡汤,这也是很多人热衷的原因之一。如果吃不完,她会把较老的鸡枞拿来熬油,平时煮面时滴几滴,增香效果明显。
然而,虽然鸡枞菌美味,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阿雅提醒,菌子种类繁多,很多外观相似的菌子中可能藏着剧毒品种,新手很容易认错。前不久,杭州一对夫妻因误食自采的“鸡枞菌”而中毒。经鉴定,该菌疑似剧毒的假褐云斑鹅膏菌,其毒素耐高温,常规烹煮无法破坏。对于经验不丰富的人,找到并识别可食用的菌子更为困难。生活中常见的野生菌大部分是有毒的,如鹅膏类、大青褶伞等都是著名的高危菇种,一旦误食发作快且致死率高。因此,出门打野前一定要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