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通报录取通知书夹带广告 另有隐情。录取通知书里塞广告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一张印着“热烈祝贺金榜题名”的高中录取通知书旁边,竟然夹带着一张眼镜店的优惠宣传单。这幅画面让人感到刺眼,无数刚刚经历过中考煎熬的家庭因此感到失望和愤怒。
那张通知书不仅仅是纸张,它代表了孩子无数个深夜的努力、父母陪读的焦虑以及全家人的希望。现在这份沉甸甸的希望被商业广告轻易地“污染”了。有人愤怒地评论:“这是在告诉孩子,你的努力和未来都可以被明码标价吗?”
舆论迅速发酵,湖南石门县教育局很快发布了官方通报。通报指出,全县所有高中学校在制作和密封录取通知书时都没有放入任何宣传单。问题出在皂市镇中心学校,该校在发放密封好的高中录取通知书时,给34名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额外附送了一张眼镜店的优惠券。当地一家眼镜店主动联系学校,表示想为这些优秀学生送点福利,学校负责人认为这是好意并答应了。
整个过程听起来像是一个误会,但人们真正关心的是校园这片净土与商业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学校本应是最纯粹的地方,却成了商家“精准投放”的渠道。类似事件并非孤例,不久前广西南宁一所中学也被曝出要求学生购买指定品牌的平板和手机,理由是“方便教学管理”。
这种现象让人联想到古代清朝的“捐纳”制度,富家子弟只需花钱就能买官职,这对读书人来说是奇耻大辱。今天的这张眼镜店优惠券虽然不能与“捐纳”相提并论,但它们背后侵蚀的是同一种东西:规则与尊严。
录取通知书代表着一套公认的选拔体系,是对知识、毅力和才华的最高肯定。它应该是纯粹的、庄严的,不容一丝铜臭玷污。学校的根本职责是培育人才,而不是为了蝇头小利而放弃教育的尊严。维护学生心中那份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比任何优惠券都宝贵。
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占便宜”,而是让他们懂得何为“风骨”。接受心怀感恩的企业捐资助学是善举,但利用公权力为商家站台引流则是渎职。我们都曾将一张录取通知书视若珍宝,不希望孩子们在人生最值得骄傲的时刻收到掺杂商业算计的“贺礼”。当教育的天平上放上一枚商业的砝码,倾斜的将是整个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