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带娃旅游几乎成为全国父母的统一安排。在各类型目的地中,具有文化底蕴和特色风情的古城镇,成为部分家长旅游、带娃研学的热门之选。石板路、青瓦房,小桥流水、古巷人家……无论是想寻找“慢生活”的都市游客,还是想感受文化氛围的研学群体,古城镇都充满了吸引力。
但近年来,我国古镇的发展态势却不容乐观。前段时间,一则关于大庸古镇亏损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古城耗资24亿建设,如今因为盈利不佳,计划进行全面整改。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古镇,如今却面临着门可罗雀的尴尬局面,大量商铺空置,一片萧条。
其实,大庸古城并非个例。2025年,全国2800余座古城镇中,近半数都沦为了“空城”。从2016年“古镇热”席卷全国,到2025年集体遇冷,短短十年间,曾经承载“诗与远方”的古镇经济为何陷入困局?我们不禁好奇,在这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古城镇们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