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美团杀入了同一片战场 具身智能竞赛开启。在具身智能领域,美团一直积极布局,不仅涉足无人配送车和无人机,还收购了宇树科技等多家知名机器人公司。然而,7月21日京东的举动打破了这一格局。京东宣布领投千寻智能、逐际动力和众擎机器人三家顶尖机器人公司,展示了其进入该领域的决心。
京东方面表示,将在7月底举办的WAIC上宣布与众多机器人企业的合作计划。京东与美团的竞争只是冰山一角,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头也在这个被视为AI终极形态的“应许之地”上展开角逐。这些巨头纷纷涌入,因为电商、外卖、本地生活等领域最终需要通过仓储、物流、配送等实体环节实现闭环。具身智能成为掌控物理世界的关键钥匙,是提高效率和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必争之地。
京东的投资策略明确而有力。千寻智能由学术精英组成,拥有自研的VLA大模型和高性能人形机器人Moz1。投资千寻旨在获取让机器完成复杂任务的顶层AI能力。逐际动力则专注于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提供稳定、灵活、高效的移动能力。这笔投资确保机器人能在复杂的物理环境中稳定运行。众擎机器人以成本控制著称,其SE01人形机器人成本压缩到10万元人民币以内,这为大规模应用铺平了道路。
除了外部投资,京东内部也成立了相关业务部门,并推出了名为“JoyInside”的平台,将京东言犀大模型驱动的对话式AI植入第三方硬件中。京东自身在模型和数据维度也有深厚积累,在CVPR机器人双臂操作仿真挑战赛中夺得双冠。通过“JoyInside”平台,京东无需亲自制造每一个“身体”,而是通过提供标准化的“灵魂”(AI能力),迅速构建一个庞大的硬件生态。
京东的战略图景清晰可见:通过战略投资锁定前沿硬件技术和核心能力;以“JoyInside”平台为核心,打造标准化的AI操作系统;依托新成立的智能机器人业务部门,推动技术在京东核心业务中的落地应用,并通过电商渠道将成熟产品推向市场。这种全链条布局使京东在价值链的每个环节都能占据有利位置。
尽管资本市场的热情高涨,但商业化落地仍面临高昂成本、核心技术瓶颈和缺乏大规模验证场景等问题。瑞银证券中国机械行业分析师王斐丽指出,整机厂商在未来三到五年甚至五到十年内需要大量投入研发和生态系统建设。目前很难判断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业内普遍认为,工业制造特别是汽车制造将是机器人最先规模化应用的场景。优必选已将战略重心转向工业领域,其Walker S人形机器人已在比亚迪、蔚来等车企工厂进行实训。创业公司如灵宝CASBOT也通过真实场景需求反向推导技术优化路径,强化特定工业场景下的优势能力并压缩成本。
展望未来,具身智能赛道的格局可能演变成“巨人的游戏”。像京东、美团这样的巨头凭借自有应用场景和雄厚资本,正在构建垂直整合的“围墙花园”。他们可以内部消化高昂的研发成本,通过提升运营效率来证明机器人的价值。独立创业公司的出路则可能是被巨头收购或找到垂直利基市场。
这场万亿级赛道的争夺战才刚刚开始,谁能最终穿越融资狂热与商业化困境交织的“冰与火之歌”,走到胜利的终点,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最终的赢家将是那个能最好地弥合资本炒作与现实之间巨大鸿沟,在真实场景中迅速创造价值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