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贬值为何多所大学学费却大涨 涨幅惊人引热议。今年,多所大学学费出现上涨,涨幅从几百到几万元不等。例如,太原理工大学部分工科专业学费从6000元/年涨到了8970元/年,涨幅近50%。云南师范大学的历史学、教育学、哲学和文学专业学费从3400元/年涨到了4200元/年,涨幅高达23.5%。上海电力大学理工科类学费从5000元/年涨到了7000元/年,涨幅40%,管理学、经济学学费则从5000元/年涨到了6500元/年,涨幅30%。
对于多所大学学费大幅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公办大学学费此前经历了“多年冻涨”。1999年,我国大学扩招后,学费从千元左右涨到了五六千元,而同期居民收入只涨了一倍左右,这引发了巨大的社会舆论。2007年,我国颁布了“限涨令”,国家和地方共同掏钱补贴,不让公办大学学费上涨。但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国家和地方难以继续提供大量补贴。从2014年起,各地开始陆续解冻,一些省份如福建在2016年解冻,次年该省公办院校理工科学费就有所上涨。其他省份如山西、云南、甘肃、广西、辽宁等近两年才解冻,由于多年未涨,这些省份的学费涨幅更大。
其次,财政拨款下滑也是学费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前,公办大学主要依靠学费和财政拨款两条腿走路,其中财政拨款占大学收入的60%以上。然而近年来,财政拨款逐渐减少。例如,2023年全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总额比2022年削减了38.7亿元;拨款占比也从2014年的65%降到了2023年的58%。当拨款减少,大学只能通过提高学费来维持运营。
此外,招生难也是一个重要因素。1998年以前,我国连续多年新生儿在2000万人以上,但之后逐年下跌,到2007年跌到了1594万人,新生儿减少导致现在大学生生源不足。另一方面,我国民办高校数量从2010年的676所增加到了2023年的789所,增长了17%。高校多而生源少,导致很多大学尤其是民办院校招生困难,招生完成率不到60%,只能通过涨学费“以价补量”来维持经营。
最后,运营成本上涨也是学费上涨的重要原因。运营成本包括教师薪酬、试验设备、校舍维护、科研经费等。十年前很多大学老师每月薪资只有四五千元,现在则涨到了近一万元。此外,电脑、显微镜、投影仪等设备需要更新换代,宿舍、食堂、图书馆、草坪、操场也需要翻新,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