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A股三大指数全天震荡走高,均创出年内新高。收盘时,沪指报3581.86点,涨幅0.62%,成交额8406亿元;深证成指报11099.83点,涨幅0.84%,成交额10525亿元;创业板指报2310.86点,涨幅0.61%,成交额4813亿元。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达1.89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增加1931亿元。
行业板块涨多跌少,工程机械、煤炭行业、水泥建材、钢铁行业等领涨,包装材料、游戏、银行板块则表现不佳。个股方面,全市场超过2500只个股上涨,连续第二天有超100只个股涨停。超级水电概念股持续爆发,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中国交建等多股涨停;煤炭板块午后大涨,潞安环能、晋控煤业、山煤国际等涨停。另一方面,算力方向出现调整,优刻得等个股跌幅超过5%。
从资金面来看,再迎利好消息。人社部将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改革,并协同相关部门推进落实个人养老金政策措施。同时,继续加大基金监管力度,推动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过去一年中长期资金入市步伐加快,A股市场流动性显著改善。
中央金融办与证监会于2024年9月26日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明确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财政部也于7月11日发布通知,要求自2025年度绩效评价工作起参照执行。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险资在A股的配置比例有望稳步上升至15%甚至更高,三至五年内,险资对A股的年均净增配规模可达3000亿至5000亿元。
对于A股持续走强,中金公司指出,近期宏观基本面没有明显催化因素,需重视从资金面视角理解市场。具体表现为货币秩序重构引发资产变局、A股投资者结构变化、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叠加“资产荒”、股市相对吸引力提升以及机构投资者仓位低位等五大重要变化。
从投资者情绪看,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提升。7月21日,A股融资余额大增超150亿元,增量创3月6日以来新高。截至当天,A股合计融资余额19045.6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53.98亿元。
华泰证券分析认为,近期A股偏强运行且风格向大盘成长切换迹象初现。原因包括多数“反内卷”行业估值筹码双低、涨价驱动补涨及中报预告验证重点行业景气线索等。展望后市,高位拉锯、局部活跃或为基准情形。
中信建投表示,当前A股市场结构性分化加深,宏观结构分化加上海外边际压力支撑分化结构持续,因此预期“高切低”难以破局,新赛道仍为胜负手。行情方面,指数震荡上行趋势未改,若有短期调整,则是布局时机。
多家外资机构近期密集发布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报告。富达国际、景顺、瑞银等知名机构一致认为,全球资金配置格局正在重新洗牌,中国股票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科技板块成为外资机构关注焦点,消费板块同样备受青睐。景顺亚洲(日本除外)首席执行官Martin Franc表示,中国市场蕴藏着独特且具有吸引力的机会,尤其是围绕不断发展的科技生态系统。贝莱德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神玉飞指出,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企业盈利,中国市场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半年A股表现值得期待。
外资持股比例不高,这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配置空间。随着盈利拐点早期迹象出现,国际投资者兴趣升温可能成为推动市场进一步上涨的催化剂。中国企业注重成本管控,通过派息和回购提升股东回报的做法增强了投资吸引力。ETF互联互通机制也为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提供了便利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