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于7月24日访问中国,并举行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双方关系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考验,保持了稳定发展势头,取得了丰硕合作成果。
半个世纪以来,中欧关系不断走向成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之一。中欧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为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欧货物贸易额已超过78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增长到约2600亿美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通达26个欧洲国家的229个城市。经贸合作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稳定器、促进器的作用。
中欧不仅在经贸领域联系紧密,在环保和人文等领域也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中欧都积极支持推进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坚定维护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基础的国际气候治理体系,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从清洁能源电站到零排放船舶,从光伏产业园到智能化生产线,中欧生态环保、绿色产能合作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进。
中欧在人文交流领域的成果也有目共睹。近年来,中欧在教育、科技等领域合作蓬勃发展,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民间友谊不断加深。旅欧大熊猫深受欧洲民众喜爱,中文教育在欧洲多国蓬勃发展,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和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在欧洲受到追捧。2024年,30多个欧洲国家获赴华免签待遇,为中欧增进交流、深化合作注入新动力。
中欧人士认为,中欧在经贸等领域务实合作规模巨大、领域广泛,难免出现一些分歧和摩擦。但双方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中欧应相向而行,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摩擦。中欧分处亚欧大陆两端,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也没有地缘政治矛盾。双方是伙伴而不是对手,更不是敌人。中欧需要加强对话、求同存异,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文明互鉴的眼光看问题、谋共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欧关系更具战略意义,将为动荡世界注入稳定性。中欧经贸合作不仅促进了双方发展,也为推动全球经济稳定增长作出积极贡献。中欧可在贸易、投资、规则制定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强劲动力,为世界增加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欧盟和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方密切沟通协作将助力世界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