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作为今年暑期档的抗战题材电影之一,自7月19日开启点映以来受到观众好评,目前票房已突破7000万元。该片将于7月25日正式公映。
影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1938年1月,在南京市估衣廊附近的华东照相馆内,15岁的学徒罗瑾在冲洗日军军官送来的胶卷时,被底片上暴行画面所震惊。他冒着生命危险加洗了30余张照片,并精选16张制作成一本相册。相册封面上画着两颗鲜红的心脏,右下方是一把刺向心脏的利刃,滴出了鲜血,右上角写了一个大大的“耻”字。罗瑾与爱国青年吴旋接力守护这些珍贵影像,最终成为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的重要证据。
导演申奥感慨地说:“照片本身是记载美好瞬间的,但在日军攻陷南京后,照片变成了宣传的武器和炫耀的工具。”这种从“记录美好”到“沦为凶器”的转变,正是影片直击历史真相的关键。
影片前20分钟呈现了日寇占领南京城时的残酷景象,剧组还原了中华门、挹江门等布景,吉祥照相馆则位于贡院街上。申奥表示:“这条街几乎囊括了南京人的一生。他们在这条街上毕业、结婚、生子、工作,一系列人生重要时刻后总会留一张照片。”
剧组还一比一地还原了日寇留下来的历史照片和所谓的“亲善照”,反衬出南京城里老百姓的无助和绝望。美术指导李安然说:“我们用这些历史照片一点点拼凑和还原剧本中的场景。”
《南京照相馆》采用“大历史,小切口”的叙事模式,以刘昊然饰演的邮差阿昌为主线,讲述了躲在照相馆里的七位平民为寻找逃出南京城的机会,不得不跟日军摄影师伊藤秀夫合作,帮助日军冲印胶片。目睹日军暴行后,他们的抗争意识逐渐觉醒,决定将这些照片带出南京城。
影片并没有一味拔高人物,而是从人性角度讲述他们的故事和转变。苏柳昌本来有机会逃出城,但因一对夫妇央求他找到女儿的信而返回邮局,虽然圆了这对夫妇的心愿,但也错失了跳上车的机会。这辆车开出没多远就被炸弹击中,苏柳昌因此逃过一劫。
王传君对汉奸翻译王广海的演绎也很到位。王广海认为中国无法战胜日军,心安理得地做侵略者的翻译。他对情人林毓秀非常关照,但当日军当面要玷污林毓秀时,他终于没有了退路。
演员高叶泪洒观影现场,她表示林毓秀在某些方面很像曾经的自己,这个角色演起来很有共鸣。她在现场分享了一篇影评,“看完电影走出影厅,看到阳光灿烂,熙熙攘攘的人群,觉得很美好,觉得感动,所以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应该感恩当下。”
影片结尾的设计也打动了很多观众:彼时凋敝残破的南京,与今日的繁荣富足形成鲜明对比。一位南京家长动情地说:“我从出生一直生活在中华门,看了这部电影特别熟悉。它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每一个中国人不能忘记这段历史。”网友“梦里诗书”点评道:“看完《南京照相馆》,给我带来的是许久的沉默,这种沉默不是空白,而是被什么东西沉甸甸压着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