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表示,将美国约四分之一的行业年内前景展望下调至“恶化”,预计美国GDP增长势头将在年内放缓。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和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是惠誉发出警告的主要原因。
8月1日“大限”临近,但美国与欧盟、印度的贸易谈判前景仍存在较大变数。据最新消息,欧盟成员国于7月24日投票通过了一项对总额93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加征反制关税的措施。另外,美国谈判团队将在8月下半月访问印度,这凸显了美国与印度贸易谈判的复杂性。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惠誉评级在其年中更新报告中,将美国约四分之一的行业年内前景展望下调至“恶化”。惠誉指出,即使经历了数月的动荡,特朗普政府似乎仍未接近建立稳定的治理架构,尤其是在贸易和关税方面,政策指引仍不明朗,影响了美国的信贷状况。惠誉认为,特朗普政府在贸易和关税方面的摇摆不定可能对美国消费者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受美国7月4日通过的税收和支出法案(即所谓“大而美”法案)以及延长早期减税措施的影响,美国政府赤字预计将保持在GDP的7%以上,而债务与GDP之比预计将在2029年升至135%。尽管惠誉还将2025年美国GDP增长预期从1.2%上调至1.5%,但预计美国GDP增长势头将在年内放缓。
美国国会无党派机构国会预算办公室(CBO)最新公布的估算结果显示,“大而美”法案将使该国的联邦赤字扩大3.4万亿美元,并导致未来十年1000万美国公民失去医疗保险。专家分析称,“大而美”法案削减医疗保险和其他联邦援助,将抵消轻微税收减免给许多家庭带来的改善,最终受益者主要是富人。CBO此前估计,该法案将扩大美国的贫富差距,让美国最贫困阶层每人每年损失约1600美元,最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收入则将增加1.2万美元。
惠誉预测,到2025年,美国高收益债券和杠杆贷款的违约率将分别从4.0%和5.5%升至4.5%和6.0%。目前来看,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税谈判前景仍存在较大的变数。尽管8月1日“大限”临近,但美国谈判团队将在8月下半月才访问印度,这一安排凸显了美国与印度谈判的复杂性。印度高级官员表示,目标是在秋季前达成双边贸易协议。
当前双方在农产品等核心议题上的分歧依然明显,美印贸易谈判陷入僵局。印度财政部部长西塔拉曼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农业和乳制品是印美贸易谈判中的两大红线,“我们绝不会做任何可能削弱本国农业或农民地位的事”。印度坚持要求在纺织品、鞋类、特定汽车零部件和虾类产品等优势领域获得更好的贸易条件,拒绝接受次优解决方案。与此同时,美国坚持要求印度在玉米和大豆等农产品上做出让步,但这些产品大多为转基因作物,与印度现行的禁止转基因农产品进口政策直接冲突。
特朗普签署的贸易协议透明度不足,也增添了印度政府的担忧。在此之前,美国已与越南、孟加拉国敲定协议,但保密条款阻止了这些协议的公开。这种不透明的做法让印度对潜在协议的实际内容和条件产生疑虑,可能进一步复杂化谈判进程。
与此同时,美国与欧盟的贸易谈判也举步维艰。欧盟已经做好了反制美国的准备,甚至考虑动用“核选项”。当地时间7月24日,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了一项对总额93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加征反制关税的措施。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表示,欧委会提出的对美商品反制清单已获成员国压倒性多数投票通过,将于25日在官方公报上刊登。如果在8月7日之前欧美贸易谈判失败,这些反制措施将自动生效。
面对美国日益强硬的谈判立场,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成员国对美立场也趋于强硬。德国方面表示,如果欧美未能达成协议,德国支持欧盟动用反胁迫工具进行反制。《反胁迫工具法案》允许欧盟27个成员国对向其成员国施加经济压力,迫使其改变政策的第三国进行反制,其行动范围远不止对美国出口商品和服务征收反补贴税。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此前警告称,如果美欧贸易谈判失败,欧盟准备对价值720亿欧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征收额外反制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