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北京市审计局局长刘圣国向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报告了《关于北京市2024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局依法对2024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结果显示,北京市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推动资源统筹、配置优化和政策效能提升,实现收入平稳增长,支出保障有力。
审计发现一些问题。在市本级预算执行方面,森林植被恢复费收入预算编制不准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部分项目绩效评价管理不完善;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缴费管理不严格;部分政府债券未专款专用,债券项目资金平衡地块未及时上市;政府投资计划安排不合理,部分项目长期未办理竣工决算批复等。
在市级部门预算执行方面,存在部门预算管理不严格、项目绩效管理不完善、政府采购等事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各项专项审计和国有资产管理审计中,“两新”政策落实不严格,资金使用不规范;部分惠农补贴资金未通过“一卡通”平台管理和发放,数据信息资源统筹不完善;污染防治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安排不合理,项目实施不规范;部分公共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管控不严格,未完成年度投资目标;部分市属国有企业对外担保和招投标管理不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底数不清或核算不实;部分区土地管理责任未有效落实、水资源利用管理不严及森林资源管护不足等。
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指导,紧盯重点部门整改成效,对后续整改事项开展跟踪调研。市委审计办、市审计局强化审计整改督促检查责任,加强与其他监督的协同,形成整改合力,对整改不力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中约谈,确保全面整改到位。
截至2025年5月底,《关于北京市2023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417个具体整改事项中,258个需立行立改事项和136个分阶段或持续整改事项已完成整改;其余23个事项尚未到达整改时限,正在积极推进整改。整改问题金额达47.91亿元,建立健全制度309项,追责问责658人次。针对2024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相关部门、单位已上缴财政资金230.71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1173.32万元,调账处理1.71亿元。
报告指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政策统筹衔接不到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风险防范主体责任仍需压实。结合审计发现的问题,报告提出建议: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推动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化解处置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抓好审计整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