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游泳成为许多人避暑的选择。长沙坪塘街道办辖区的一个废弃矿坑因积水形成水潭,被网友称为“长沙纳木措”,成为一个自驾网红打卡地。尽管相关部门多次呼吁市民不要前往这个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但夏日来临时,仍有不少人选择来这里跳水、游泳,并将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上。
近日,国家消防救援局湖南机动队伍和长沙蓝天救援队来到现场进行探访,查看水下情况。据今日霍州报道,全球每年约有36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儿童占45%左右。溺水已成为14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中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溺水失去生命。
7月25日是世界预防溺水日,《湖南省预防中小学生溺水若干规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明确,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遵循多方参与、标本兼治的原则,实行政府领导、家校联动、社会参与、部门协作的联防联控机制。
社交媒体上有大量关于“长沙纳木措”的野泳打卡视频,这个积水潭面积超过千平方米,在城区这样的地方很难见到。视频发布后引发了很多网友关注,许多人自驾前来游玩。一些人还专门找到这里拍摄照片,尽管有人提醒存在危险,但精致的图片依然吸引很多人询问具体位置,表示要前去野泳打卡。
最近,部分市民在网上发布了去到该矿坑跳水游泳的视频,显示水面上有一个由疑似多个铁桶搭建的“平台”。记者来到该矿坑时发现铁桶漂浮在水面上,沿途可见许多警示牌,提醒市民此处危险。记者再次来到矿坑时,看到不少小孩在水中玩耍,没有携带任何防溺水设备。通过水下机器人,记者看到了水下的场景,布满杂物,石头和树枝随处可见,水下机器人数次被卡住,很容易划伤人。
长沙市蓝天救援队队员师斌表示,这个废弃矿坑经过多年积水,水深有100多米。水下机器人在3.5米的地方就被水草和树枝缠绕,如果人下水碰到这种情况,救援非常困难。水下机器人下潜深度有限,无法准确探测出矿坑内的真实水深。若发生溺水,此处最大的难度是救援人员对水下情况完全不了解,对于没有专业救生设备的市民来说,在这种水域下水非常不安全,若发生溺水情况,很难施救。
实际上,早在三年前,潇湘晨报记者就曾探访此地进行报道。矿坑实际是以前用于水泥原料生产的坑,已经有很多年历史,后被弃用。因为矿坑一直处于荒废状态,矿坑内的积水非常深,之前还有人前往此处潜水,但实际上坑内的安全风险很大。当时,相关单位在路口处值守,劝返试图前往矿坑的市民。坪塘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村上及街道均安排了工作人员定期巡逻,也设置了警示牌进行劝阻,禁止游泳,希望广大市民不要涉险下水,以免发生悲剧。
专家介绍,溺水施救一定要抓住黄金四分钟。孩子捞上来后,应放在岸边大声呼唤,如果没反应,请周围的人帮助呼叫120,拿AED,同时给孩子摆好体位,清理口腔异物,然后做2~5次人工呼吸。假如通气后孩子没有恢复自主呼吸,要立即开始正确的心肺复苏。医生强调,孩子发生溺水后不要倒挂拍背、奔跑摇晃,这样不仅无效,反而延误抢救的黄金时间。
《湖南省预防中小学生溺水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池塘、水潭、水渠等有较高溺水风险水域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管理人应当设置安全防护设施、警示标志,配备应急救生物品,并做好日常维护和物品补充。建设施工单位因工程建设等原因形成坑池、水洼的,应当设置警示标志、及时填平;未及时填平的,应当设置安全防护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