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6名大三学生在参观某露天煤矿期间,因围栏坍塌坠落水坑溺亡。这一事件不仅让6个年轻生命戛然而止,也引发了全社会对学生校外实习安全管理的深刻反思。
这些平均年龄仅22岁的年轻人参加的是该专业必修课程“矿山工程实践”的校外实习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这次实习是学校与辽宁某煤矿集团合作多年的常规教学环节。根据计划,学生们将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实地考察矿区地质构造、开采工艺和安全管理系统。然而,悲剧在实习的第三天发生了。
据目击者描述,事发当天上午10点左右,学生们在一名矿山工程师和一名随队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矿区东部的一处观景平台,俯瞰露天矿坑。正当工程师讲解采矿工艺时,平台边缘的护栏突然断裂,导致站在前排的6名学生坠入约30米深的蓄水坑中。虽然救援人员在10分钟内赶到现场,但水温过低、水域面积大,最终6名学生全部溺亡。
辽宁省应急管理厅的初步调查显示,这处观景平台建于2015年,原本设计承重不超过15人。平台护栏为普通钢管结构,因长期暴露在风雨中且缺乏定期维护,已出现严重锈蚀。更令人震惊的是,矿区安全巡查记录显示,该平台曾在2023年底被标记为“需要维修”,但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处理。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矿区安全负责人李某和校方带队老师张某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警方控制。同日,矿区全面停产整顿,东北大学也暂停了所有校外实习活动。东北大学校长在悼念会上表示,学校对这起悲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将全力配合调查,彻底反思校外实习管理机制,确保类似悲剧不再发生。煤矿集团董事长则在公开声明中承认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将认真吸取教训,加强矿区安全设施建设。
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校外实习安全事故近年呈上升趋势。2024年全国共发生校外实习安全事故37起,造成28人死亡,83人受伤。其中,理工类专业因实习环境复杂,事故占比高达65%。值得注意的是,超过70%的事故都与安全管理不到位直接相关。
教育部2024年底发布的《高校学生校外实习安全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学校必须对实习场所进行事前安全评估,实习单位需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同时,实习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负责安全监督,学生人数超过20人时,至少配备2名指导教师。但在实际执行中,这些规定往往流于形式。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王教授指出,目前很多高校实习安全管理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安全评估不严格,走过场;二是安全教育不到位,学生缺乏风险意识;三是现场监管不力,人手不足。
以此次事故为例,记者调查发现,当天跟随40名学生的只有1名指导教师,远低于规定要求。而矿区方面也未按要求对参观路线进行全面安全检查,观景平台的承重警示标识已经模糊不清。
事实上,采矿行业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2024年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数据显示,全国矿山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达276人,其中露天矿占比18.5%。尽管相比2023年下降了12.7%,但矿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对于此次事故,多方责任难以推卸。一方面,煤矿企业作为实习场所提供方,未能确保设施安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学校作为组织方,未能严格履行安全评估和监管职责,对学生生命安全保障不力。
遇难学生李某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哽咽道:“孩子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矿山工程师,他说要让中国的矿山更安全、更先进,谁知道……”这种悲剧本可避免。若矿区按计划维修护栏,若学校坚持安全第一原则拒绝在未经全面检查的平台参观,若现场有足够的安全人员进行监督,或许就不会有这场夺去6条年轻生命的惨剧。
专家们呼吁,高校实习安全管理亟需从制度设计和执行层面进行全面改革。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李教授建议,应建立学校、企业、政府三方联动的安全责任体系,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同时,增加安全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比重,培养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此外,大数据技术也可以在安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智慧实习”系统通过实时监测、风险预警和应急响应三大功能,已在北京、上海等地的100余所高校试点,效果显著。
事故发生后,全国多所高校开始重新审视校外实习安全管理。北京科技大学已暂停所有矿山实习计划,并启动实习基地安全大检查;中南大学则调整了实习管理办法,将安全责任具体到每一个环节和个人。东北大学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立校外实习安全管理专项工作组,修订实习管理制度,增加安全培训课时,并为所有参加校外实习的学生购买专项保险。学校还计划在遇难学生家乡设立奖学金,以表达对逝者的永久纪念。
这起事故也引起了立法层面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张某透露,正在研究中的《高等教育法》修正案将专门增加校外实习安全保障条款,明确各方责任和追责机制,从法律层面为学生安全提供保障。
生命无价,教训深刻。这次惨痛的事故再次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应将学生生命安全置于最高优先级,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换取所谓的“实践经验”。每一次事故背后,都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和无法弥补的遗憾。我们应当铭记这6名东北大学学子,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提升意识,让他们成为高校实习安全管理变革的起点,而不仅仅是冰冷统计数据中的一部分。
当春日的阳光再次洒在东北大学的校园,那6个再也无法归来的身影,将成为所有人心中永远的痛。愿逝者安息,愿生者铭记,愿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