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下旬,东北大学组织大三学生在内蒙古一选矿厂参加浮选生产实习时,6名学生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不幸遇难。这次实习原本只是参观性质,并没有实际操作任务,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完成后学生们会得到2学分。
事故发生在7月23日10时20分许,当时东北大学的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带队教师有4人,共有51名学生参与实习。据今日霍州消息,事故造成6名学生遇难,1名老师受伤。
徐长丰是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他告诉界面新闻,中国黄金内蒙古矿业作为央企,与学校有全面的合作,甚至公司董事长也是该学院矿物加工专业毕业的。他们还有与公司共建的“黄金班”。东北大学官网显示,3月17日,“黄金班”优秀学生奖学金颁奖典礼召开。首届“黄金班”于2024年9月开办,共有37人,学生成绩均位于本专业前50%。
徐长丰的朋友赵晨是“黄金班”的学生,也是此次事件中的遇难者之一。赵晨老家在重庆,今年刚刚保研。事发前一天晚上,许多去现场实习的学生都在朋友圈发文,说看到了蒙古晚上好看的星星。噩耗传来后,徐长丰哭了一个晚上。
徐长丰称这种实习为“认识实习”,不需要学生上手操作,只需去工厂参观。实习所需的通勤和住宿费全由学校承担,学校还会给学生们买保险。他认为,东北大学一向重视安全问题。
网上有传言称学生们掉入浮选槽后遭到强腐蚀。一位相关从业者表示,氧化铜钼矿浮选一般会使用硫化钠作为硫化剂处理氧化矿石,浮选中还会加入黄药作为捕收剂,期间为了调节矿浆pH值也会根据情况加入酸或碱,但总体pH值不会很极端,对人体皮肤有害但短时间内接触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7月25日,今日霍州报道,事发时有5块格栅板坠落。格栅板建在浮选机之上,平时作业时会有工作人员站在上面观察矿浆状态、设备运转情况以及取样等。但通常生产过程中不需要这么多人同时站在上面,一般1-3人就足够了。企业分管安全、环保及职业健康的副总经理赵春波称,这些格栅板每平方米承重约500公斤。目前企业相关负责人正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
林桦曾在东北大学就读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他表示得知母校学弟发生意外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他认为,尽管现场肯定有安全风险,但相比于冶金采矿之类的实习场地,选矿厂相对风险较低。林桦介绍,大三的实习属于矿加专业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持续3-7天左右。实习前学校会给学生提供保险、实习工作服和鞋子,包括基本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抵达现场后,工作人员也会在参观前提供安全讲解和告知注意事项。
窦鸿是南方一所高校的研究生,他也曾参与过各种实习。但他所去的工厂浮选槽都比较小,也没有站在浮选槽上方参观学习。矿物加工工程是一个冷门专业,高校对外招生人数有限,且生源大多为调剂。该专业的就业方向大多为矿山或设计院,若能接受去矿山,就很容易找到工作。但矿山地处偏僻,很难留住年轻人。林桦认为这是一个适合穷孩子的专业,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愁就业,收入也还可以。
赵晨来自重庆巫溪县,是村里第一个考上985院校的学生。此前多家媒体的报道中,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即使后来考上东北大学,赵晨也是申请贷款就读,闲暇时还会做兼职贴补家用。如果不出意外,赵晨会在2025年9月份开学后升上大四,之后继续读研。其家属称,赵晨已经被保研。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已针对此事成立事故调查组,对该起事故提级调查。北京华让律师事务所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康表示,若经后续调查认定格栅板本身存在事故隐患,但涉事企业相关人员却没有及时发现并予以消除,其可能会被认定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此外,若涉事高校在对实习单位考察评估过程中存在过错,没有发现实习单位存在的明显问题,或者在实际实习过程中没有继续对学生的安全状况保持足够关注,涉事高校需要为此向遇难学生家属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事故发生后,不少高校的工科学生收到了辅导员关于暑期实习的叮嘱和问候。各地高校通过发布安全提示、强化管理制度等方式,切实加强学习安全管理。事故发生次日,“北大团委”在官方公众号要求学生在实习前需了解安全风险与应对措施,并严格遵守实践单位的安全规定。海南大学则强调严禁进入非参观区域,要求学生紧跟队伍,不擅自触摸设备。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特别提醒学生留意格栅板、高空坠物等潜在危险源,鼓励学生对不合理安排敢于提出疑问。东北大学也在事故后紧急部署全流程安全检查,对正在进行的实习活动加强监管,并成立了善后小组安抚学生及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