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在小区电梯里见过“携手某某银行,帮您降息提额”的广告,或者接到过自称和多家大银行合作的贷款中介电话,承诺优化利率、提升额度。最近在深圳发生的一件事,让这些熟悉的场景浮出水面。近20家知名银行罕见地同时发布声明,指出一家名为鑫心惠邻(深圳)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机构从未与其有任何合作关系。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短短几天内,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在内的深圳各大分行,不约而同地公开发文澄清:与鑫心惠邻及其关联公司没有任何业务往来,也没有授权对方以自己名义揽客。这种高度一致的声明在金融圈实属罕见。
据媒体报道,鑫心惠邻不仅在门店招牌上打着“战略合作伙伴”的旗号,还在社区电梯里大肆宣传所谓的“降息优化”“贷款咨询”服务。实际上,这些服务要收取高额费用,并非真正代表正规金融机构。这家公司成立仅半年,却迅速扩张成拥有九个系列公司的庞然大物,每个分公司扎根于不同城区。这种速度和规模引起了人们的警觉。
面对如此明目张胆的虚假宣传,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调侃:“现在连办贷款都得防着‘李鬼’冒充‘李逵’。”也有人愤怒表示:“辛苦攒的钱,一不留神就进了骗子口袋!”更有细心市民发现,那些所谓“官方”海报漏洞百出,比如联系方式只有个人微信号,没有官方客服电话,还有不少错别字,这无疑加深了大众的不信任感。
这种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很现实。一方面,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金融产品了解有限,容易相信看似专业的中介;另一方面,不法中介手段越来越隐蔽,有时甚至借助互联网平台伪装身份,让人真假难辨。此外,目前对于此类机构性质认定及监管措施还有待完善,给了他们可乘之机。
今年以来,国家监管部门已经重拳出击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从非法存贷到恶意逃废债务,从代理退保到违规催收,各路黑灰产都被列入重点整治对象。此次多家大型商业银行集体表态,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合规经营绝不是一句空话,更不能容忍有人借用正规品牌招摇撞骗。
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自身习惯呢?很多时候,为图省事或贪图一点“小便宜”,轻易相信陌生推销员的话,把自己的身份证信息甚至银行卡交出去,最终吃亏受损只能自认倒霉。专家建议,如果真的需要办理贷款,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比如去正规的商业银行网点或者下载手机App,而不是随便找个路边广告上的号码拨过去。不懂的问题,多问问身边懂行的人,总比盲目跟风强得多。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无论套路怎么翻新,只要提高警惕、不贪小便宜,就不会轻易掉进陷阱。你会选择相信谁,是闪烁其词的小广告还是始终如一的大品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己钱包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你会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