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近年来屡次成为舆论焦点。2015年,一位自称曾是少林弟子的人在网络上实名举报,控诉释永信与多女子关系复杂,并质疑其拥有两个身份证。但201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关指控证据不足。
然而,2025年7月26日,释永信被带走调查的消息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十年前,人们对此消息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十年后却纷纷质疑。释永信执掌少林寺的26年间,构建了一个横跨多领域、覆盖海内外的商业帝国,让少林寺从一座千年古刹蜕变为兼具宗教属性与商业活力的文化IP,创造了惊人的经济价值。
释永信原名刘应成,1965年出生于安徽阜阳。16岁时来到少林寺,拜行正长老为师,法名永信。在少林寺的早期岁月里,他展现出与传统僧人不同的视野。1996年,在多数人还不知“网站”为何物时,释永信推动建立了少林寺官网,成为中国最早触网的寺庙。网站不仅发布寺庙动态,还公开《易筋经》《洗髓经》等少林经典,吸引了全球武术爱好者的关注。
1998年,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少林寺从“被动接受香火”转向“主动开发价值”。公司初期业务涵盖旅游纪念品销售、武术培训咨询等,虽因政策调整注销,却为后续商业布局积累了经验。释永信明确了“以文化为内核,以商业为手段”的路径,通过商业收益反哺文化保护。
进入21世纪,释永信的商业布局进入爆发期。他将“功夫”变成可交易的符号,出版与传媒方面,2002年成立的少林书局,每年发行量最高达50万册;2005年与凤凰卫视合作拍摄纪录片《百年少林》,相关光盘销售额突破千万元。知识产权授权方面,2003年少林寺将“少林”品牌授权给网络游戏《少林传奇》,获得38万元版权费。此后,从影视剧武术指导到运动品牌联名,知识产权授权成为稳定收益来源,仅2010-2025年,相关收入累计超2亿元。
医学与大健康方面,2003年重启的少林药局开发出活络膏、少林灵芝茶等产品,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旅游与体验方面,释永信推动景区升级,从单一参观拓展为“观光+体验”模式,游客可付费参与禅修和武术体验课,甚至定制“少林文化研学之旅”。据嵩山旅游部门数据,2017年景区门票收入3.5亿元,衍生体验项目收入超1.2亿元。
电商与新零售方面,2008年上线的淘宝店“少林欢喜地”,转型为“文化生活品牌”,推出禅意香薰、少林主题文创,年销售额从百万元级跃升至2025年的2300万元。2025年,少林寺入驻抖音,释永信亲自出镜录制短视频,账号粉丝半年破千万,直播带货首秀中,单价999元的“少林药局定制礼盒”5分钟售罄,单场销售额破500万元。
释永信的国际化布局同样显现出商业野心。1999年率武僧团登陆英国白金汉宫后,少林武僧团每年在全球巡演超200场,每场演出收入从初期的10万美元升至近年的50万美元。在海外设立的50多个“少林文化中心”,采用“会员制+分级收费”模式,年会员收入可观。
释永信的商业帝国之所以被称为“帝国”,核心在于其对资本的运用。2008年成立的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这一运作的核心平台。该公司由释永信持股80%(后因政策调整变更为寺庙持股),注册资本逐步增至1亿元,对外投资的16家公司覆盖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文旅地产和金融投资等。
然而,随着商业帝国的扩大,争议声浪也越来越大。关于“过度商业化”的批评一直不断,如媒体曾曝光少林寺内高价香明码标价,最低400元、最高10万元,被指“把拜佛变成花钱买心安”。景区内商铺租金高昂,售卖的开光饰品价格虚高,引发“借信仰敛财”的质疑。有学者批评,少林武术从修行方式沦为表演商品,武僧团海外巡演更像商业秀。
关于释永信个人的争议也持续不断。网络流传其佩戴名表、乘坐豪车、袈裟价值16万元,与公众认知中的僧人形象形成反差。尽管少林资管称股权收益全部用于寺庙修缮和慈善,但释永信曾持股80%的事实仍被质疑“个人与寺庙利益绑定”。
面对争议,释永信的回应始终如一:“商业化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少林文化。”数据显示,少林寺每年将约30%的商业收入用于古建筑修复、文物保护和慈善事业。
2025年7月26日上午,释永信被带走调查的消息如风暴般席卷网络。自媒体“媒派”最先爆料,文中虽未直接指名道姓,但通过关键信息,明眼人都能猜到所指正是释永信。随后其他自媒体经过核实也确认释永信确实已被带走,并特别指出“此次被带走调查或许与经济无关”。
媒体致电少林寺外联负责人郑老师求证时,并未明确否认。对方只称近日没看到释永信,让等官方消息。媒体又询问寺内三位法师,得到的回答也是模棱两可。这种种异常的反应,不仅没有平息舆论的猜测,反而让传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引发了公众更强烈的好奇心和担忧。
回顾释永信的过往,他几乎从出现在公众视野起,就深陷形象危机的漩涡。从早期关于他到底是僧侣还是商人的争议,到后来逐渐升级为侵吞财产、包养情妇、私生子女等一系列流言蜚语,他的每一次商业举动和个人生活细节都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与质疑的焦点。2015年那场实名举报风暴,更是对他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尽管官方调查最终还他清白,但质疑的声音却从未真正消散。如今,被带走调查的传闻再次甚嚣尘上,无疑让他和少林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如果释永信被带走调查的传闻属实,那么对于少林寺及其商业帝国而言,无疑将带来一系列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少林寺目前多元化的商业布局可能会陷入短期的混乱和停滞,少林资管为核心的资本运作体系,其对外投资的公司在决策和运营上可能会因释永信的缺席而面临不确定性。释永信作为方丈,在推动少林文化传播和商业化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少林寺的一张重要名片。他的被调查传闻,无疑会对少林寺的品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让公众对少林文化的纯粹性和传承的正统性产生怀疑。